2)第101章燕王哙禅让的闹剧_历代王朝更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家权力还是掌握在燕王哙父子手中。

  燕王哙听后立刻行动,将俸禄在三百石以上的官员的印信全交给子之,这就表明子之完全享有国君的权力。

  燕王哙没有想到的是子之没有许由的德行,他不但不推辞反而高高兴兴地接受了。

  子之坐在国君的宝座上,燕王哙自称为臣,甘心接受曾经的相国的颐指气使,真是自作孽。虽然燕王哙甘做人臣,太子平却以此为耻,所以他决心反抗。

  自从知道燕王哙有禅让的打算后,太子平一直想干预,只是由于势力远不及子之,对子之的胡作非为只能听之任之。

  子之不仅没有德行,也缺乏治理国家的才干。他担当国君不到三年,便弄得燕国大乱,百姓人人恐惧。

  在公元前314年,经过精心策划后,太子平决心利用这个大好机会,以当时特有的方式解决问题,即以将军市被为主将,起兵反抗子之。子之不甘示弱,发动全国大军,准备一举歼灭反抗军以斩草除根。

  子之调动的是国家正规军队,太子军不堪一击,接连溃败。为了个人利益,市被临阵倒戈,掉转马头攻击太子平。

  反叛军与正规军打了几个月的仗,燕国的青壮年死伤无数,百姓纷纷逃散,十室九空。燕国刚刚发生内战时,就有大将建议齐宣王趁火打劫。齐宣王没有采纳,而是派人告诉太子平,说太子平诛杀乱臣贼子,上合天意,下顺民心,齐国给予道义上支持和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

  (本章未完,请翻页)

  几个月打下来,燕国已经“国不成国,家不成家”,这时齐宣王不等别人建议,便火速发军入侵燕国。

  齐国大将匡章率领五个郡的兵力,再加上燕、齐边疆的军队,打着“救民于水火”的旗号,如烈火燎原般,向燕国席卷而去。

  一个大国趁一个小国乱了几个月后入侵,结果可想而知。《史记》记载,齐国大军所到之处,燕国“士卒不战,城门不闭”,可见百姓十分痛恨燕国的统治者。

  不到两个月,作为国家标志的首都被占领,子之被砍成肉酱,燕王哙也没有落下好下场。燕王哙禅让的闹剧违背历史潮流,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亡国。

  燕国士兵和百姓没有抵抗齐国军队,其目的是希望齐国驱逐可恶的统治者。然而,令燕国百姓没有料到的是入侵者比统治者还要可恶。齐国军队对燕国百姓大肆抢夺,不将燕国百姓当人看待。如果燕国百姓不堪遭受虐待,揭竿而起,齐国必然陷入燕国全民皆兵的战争而不能自拔。

  孟子预见到这个严重的问题,劝齐宣王见好就收。当初,齐宣王出兵的一个原因是,是因孟子对他说燕国已经非常乱了,齐国应该履行维护正义的职责。

  大军刚刚占领燕国,孟子又建议撤军,齐宣王不能理解。他对孟子说,齐国出军,不到50天就全部占领燕国,仅凭人力不能做到,而是冥冥之中的天意。齐宣王的意思是,燕国已经被齐国吞并了,世上再也没有燕国。

  孟子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说,起初燕国百姓之所以欢迎齐国军队,因为他们希望齐国帮助他们平定内乱。齐国能够在50天内占领燕国,全是百姓配合的结果。但是,战乱被平定后,燕国百姓发现父兄被齐军杀害,妻女被凌辱,甚至连祖上宗庙都遭到破坏。既然齐军肆意残害燕国百姓,百姓一定会起兵反抗。

  果如孟子所料,不久,齐军深深陷入燕国百姓反抗的泥沼中,同时碍于诸侯间的舆论,不得不撤军。

  经历丧国大乱,如果仅靠燕国自己的力量,无法组建一个像样的国家。在赵武灵王的帮助下,燕国迎立仍在韩国做人质的公子职回国继位,人称燕昭王。

  ()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