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8章楚庄王的成就_历代王朝更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楚国国力比较弱小。看到楚国遭遇饥荒,周边的少数民族就趁机前来寻衅。最先是山夷侵扰楚国边境,刚刚把山夷赶走,庸人就率领部下背叛了楚国,同时,麇人率领百濮聚集在选地,准备讨伐楚国。这时,楚国可谓内忧外患,前途十分凶险。

  在如此形势下,楚庄王很快集中兵力,开始应对。为了避免北方诸侯的袭击,北部边疆的北门都关了起来。一些大臣建议迁都,蒍贾却觉得此时不能退让示弱。他认为只要坚决抵抗趁饥荒前来讨伐的麇与百濮,这些人很快就会自动退去,他主张讨伐庸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楚庄王接受了蒍贾的建议,半个月后,百濮不战而退,这样,楚国面临的敌人就只剩下庸了。楚庄王很快就决定举兵伐庸,这是他第一次带兵打仗。初次交战时,庸人占了上风,庐戢黎在攻打庸的方城时,被庸人活捉。三天后,庐戢黎归来,向楚庄王提出退兵的建议。楚国大臣师叔对此表示反对,他认为应该趁势而进,如果向庸示弱,之后的战役会更加艰难。同时,他又向楚庄王提出了骄庸的战术,楚庄王接受了他的建议。之后,在与庸师交战时,楚庄王七次佯败,庸人果真狂傲起来,觉得楚师不足为惧,放松了警惕。楚国很快就一举消灭了庸。

  周边平定之后,楚庄王开始举兵北上。此时,晋国为中原盟主。鲁宣公元年(公元前608年),楚国攻打陈国,晋国派赵盾前去救陈。楚国没有与晋国正面交锋,而是转过头去攻打宋国,晋国又跟着去救宋。楚师解围而去,还是没有与晋作战。后来,晋国攻打亲楚的郑国,楚庄王派蒍贾前去救郑,晋楚交兵,楚师活捉了晋国大将解扬,晋国遭遇兵败。

  晋国举兵伐秦,希望逼迫秦国求和,以借助秦国的力量与楚国进行对抗。然而,这种计划却没有获得成功,秦国依然不肯与晋交好。在晋楚争霸上,楚国一直占据上风。鲁宣公二年(公元前607年)春,楚庄王命郑国公子归生讨伐宋国,宋国大败。为了给宋国雪耻,当时作为盟主的晋国联合陈、卫、宋等国讨伐郑国。楚庄王派子越椒救郑,双方还未交战,晋军就撤退了。

  鲁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楚国的国势已经十分强盛。楚庄王率军讨伐陆浑之戎,为了向周王室炫耀兵力,他故意把军队开到了周王朝的都城洛邑。当时,周定王刚刚即位,看到来势汹汹的楚军,定王连忙派大夫王孙满前去慰劳。一见面,楚庄王就开始询问周九鼎的轻重大小。面对楚庄王昭然若揭的野心,王孙满不满地说:“成就霸业主要是看才德,而不是九鼎。”楚庄王威胁他说:“你不要阻止我去观看九鼎,没什么稀奇的,我们楚国将士折下钩上的喙,就足够铸成九鼎了。”

  面对楚庄王的威胁,王孙满丝毫也不畏惧,他训斥道:“你已经忘记了九鼎的来历吗?夏朝繁盛的时候,远方的诸侯前来臣服,九鼎就是用他们贡献的铜铸成的。九鼎上绘有九州的山川物产,它象征着天下。后来,夏桀昏庸无道,鼎就迁到了商朝。又过了六百年,商纣荒淫暴虐,鼎又迁到了周朝。政德清明,鼎虽小却也不能被人搬走;国君无道,鼎再大也难以长久保存。周王朝定鼎中原,是上天的旨意。如今,周朝的德义虽然日渐衰微,但是天命还未改变,你怎么敢问鼎的轻重呢?”

  王孙满拿出天命,对楚庄王进行驳斥,暂时打消了楚庄王对鼎的觊觎之心。可是,周王室利用一个大夫的言辞来消灭楚国气焰,虽然能求得一时安稳,但是由于本身德义渐衰,虽天命未改,在强大的楚国眼里也没有权威可言了。楚庄王虽未直接对周王室动武,却也不再把它放在眼里。

  ()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