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6章出师未捷身先死_历代王朝更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起刘伯升,刘伯升之为人,素来开朗豁达,即使自己荣立大功,但为了维持联军大局,即使拥立一个懦弱无能的人做皇帝也没有做出较为强烈的反对。

  刘伯升之为将,能力突出,在进攻宛城之时,遭到敌军伏击,本来已经成了必亡之局。幸得刘伯升力挽狂澜,亲自与进入南阳郡的长江下游首领们会面,说服他们与之共举大业。在关键时刻挽救了起义军,挽救了那星星之火。

  紧接着,刘伯升又向四方进兵,一路所向无敌,数次打败王莽大军,立下赫赫战功。他带领的这支部队,既让他取得了一场又一场名留史册的胜利,又让他失去了人生中成为九五之尊的机会。刘伯升是一个优秀的将领,这是无可非议的。如果在太平王朝之内,他甚至还能成为一名亲政爱民的千古明君。可惜,他成长太快,光芒太耀眼,让跟随他一起打击王莽军的王凤、王匡等人,不得不采取极端的手段,维护自己岌岌可危的地位。

  经过立帝一事的失败,其实刘伯升就应该觉醒了,王匡、王邑等人绝对难以容忍他的逐渐强大。对刘伯升来说,要想保全自己,只能严格遵循韬晦之术,等待时机,再一举取得成功。然而,刘伯升却片面地认为,只要自己不断立功,在功勋上超过任何人,那最终的帝位,一定非自己莫属。可是危险正一步步地接近他。

  当时,眼看着更始帝册立,却不是众望所归的刘伯升,使得许多人心中失望不已。这做了皇帝的刘玄,若是一个英明贤德的主子,倒也还勉强可以接受,但是,谁都知道,刘玄不过是一个登徒浪子,整日只知道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因而上至朝廷内外,下到街头巷尾,都对刘玄产生了不满之音。

  后世有人说过一句名言:“君如舟,民似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意思就是说,百姓的力量是伟大的,百姓能够拥立一个皇帝,但也可以推翻一个皇帝。如今刘伯升民心所向,按理说应该是好事一件,可是在这个非常时刻,对刘伯升就是祸不是福了。

  此时,四方豪杰听说刘玄这样一个无才无德之人居然做了皇帝,刘伯升不但没有顺应民心坐上帝位,反而被绿林系猜忌、排挤,成为其眼中钉、肉中刺,一个个皆感到愤愤不平。失望之余,前来投奔起义军的人也锐减,甚至连攻城略地也不如以往那么顺利。过去刘伯升所到之地,百姓纷纷听闻他秋毫无犯、爱民如子的名声,人人争相逢迎。现今贵为定国公的王匡率领比刘伯升多几倍的兵力前去攻伐新野这样一个小小的城镇,却是久攻不下,这让王匡非常郁闷。以往各处郡县都望风归附,何以这次会负隅顽抗呢?一问之下才知道,他们是因为来攻取新野的人不是刘伯升,故而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