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1章“黑虎掏心”之计_历代王朝更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够免于战争攻伐,故而能够全力练兵、储备实力。而刘秀等人多年征战,在诸侯混乱之时,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都显得比较凌乱。因而相比之下,此时若公孙述出兵,胜算更大。延岑、田戎就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数次请求出兵,但公孙述终究疑虑而没有听从。公孙述的优柔寡断,使得其失去了最后与东方的刘秀争夺天下的资本,待刘秀彻底平定了东方,实力大增,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全力以赴、大军西指,等待偏安于蜀中的公孙述的结局就可想而知了。

  建武七年(公元31年),陇右的隗嚣眼见汉军大军压境,知晓眼下刘秀是三大势力中最为强大的一股,迫于汉军压境,遂向公孙述称臣,以求联兵于蜀,共同对抗东方的刘秀。

  到了建武八年(公元32年),刘秀开始大举进攻陇右,隗嚣向公孙述求援,公孙述便遣将援助,并连同隗嚣在西城击败了来犯的汉军,迫其退回了长安一线。可惜不久,窦融率领河西五郡人马,悉数投效刘秀,使得陇右的形势愈加危机,加上隗嚣不久病死,其子无能,使得陇右更加雪上加霜。刘秀借机再次对陇右用兵,陇右之军自然全线崩溃,公孙述的援军也损失甚重,蜀中震动。陇右的覆灭,顿使益州失去了北部屏障,刘秀得以从陇右地区虎视蜀中,迫使蜀中调整战略部署,与刘秀交兵。

  建武九年(公元33年),公孙述为了夺取出入蜀中的通道,开始从南北两路,向刘秀进军,多年战争,使得刘秀虽然实力大增,却随着战线的拉长、国土面积的扩大,力量来不及整合并比较分散,此消彼长之下,公孙述所在的蜀中极为稳固,南边蛮夷和西边羌族都比较拥护公孙述,更加上天府之国的益州自古就十分富庶,此消彼长之下,刘秀能否抵挡公孙述的进攻,还未可知。

  此时,公孙述眼见刘秀已经吞并了陇右,兵锋直指蜀中,遂令大司徒任满、翼江王田戎、南郡太守程泛等将领率数万兵马,一路从北进击陇右,一路沿江乘竹排下江关(今四川奉节东),北麓兵马早在辅助隗嚣之时,就尝到了刘秀的厉害,因此此番也不过是佯攻。

  公孙述的重点是在南路。早在数年之前,公孙述便有进取中原的心思,他认为,荆州乃天下之腹,自己坐拥蜀中,只要夺取了荆州,进可以夺取江东和中原地区,退亦可以保蜀中割据之地。果然,这么些年,公孙述勤练水兵的功夫没有白费,在水陆两军的联合夹击下,蜀中军队很快就击破了刘秀的威虏将军冯俊等部,攻克了巫县及夷陵、夷道(今湖北宜都)等地,公孙述的军队因此得以占据荆门、虎牙(此处之虎牙、荆门皆为山峰之名,虎牙山在北,荆门山在南,江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