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1章 举子如橘子,又酸又硬_大明:我被朱棣模拟人生曝光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你有多大的欲望!”

  “笑话。”朱高燨轻蔑一笑,“若你真有本事,会落得如此田地?”

  少年一时语塞,确实挺可笑的,他当年自恃清高待价而沽,如今成了这副凄惨的德行,人家凭什么相信自己?

  “我是辛卯年的福州举人苏武!”少年想了半天,这才可悲的发现,自己现在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只有自己曾经最瞧不起的科举功名了。

  他恃才自傲,曾笑言:“举子如橘子,又酸又硬。”故而,即使他中举之后却未曾参加会试,此事广为流传。

  可他的才华在如今窘迫之际根本展现不出来,他唯一拥有的只剩下“举子”的身份。

  “嗯?”朱高燨微微挑眉。

  举人,又称举子,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亦称为大会状、大春元。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习惯上举人俗称为“老爷”,雅称则为孝廉。

  所谓乡试不是指乡里的考试,而是省一级的统考。乡试每三年才有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一般在八月,故又称“秋闱”。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举人称为解元。举人可于第二年进京参加会试。

  《儒林外史》让“范进中举”成为笑谈,中了个举人便喜极而疯。殊不知此乃断章取义,举人若不想参加会试,可直接于当地衙门报备,授予官职,一般都是县令起步,而范进最后也坐到了通政使这正四品大员的位置上,换谁不疯?

  举人名额,各省不等,大省有百余名,中、小省七、八十名或四、五十名,向有定数,不能任意增减,大抵按一省人口、物产、财赋等确定。

  福建从军事上来讲是兵家不争之地,但却是个科举大省。两宋三百年间是福建科举的鼎盛时代,光是福建一地的进士就占了全国的四分之一,在宋孝宗时期甚至创造出了连续四届状元都是福建人的记录。

  到了明朝,福建的进士这才退居全国第五,排在南直隶、浙江、江西、北直隶的后面。

  福建出来的举人,那含金量是杠杠的。可是让朱高燨怀疑的是,眼前这个邋遢的乞丐,真的是举人?

  举人能混成这吊样?

  感受到质疑的目光,少年连忙说道:“你可以去查的,我叫苏武,福建福州人,永乐九年中举!”

  朱高燨摸了摸下巴,不知在思忖着什么。

  吕朝阳小声提醒道:“王爷,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过混的这么惨的举人,怕不是顶名冒充?”

  朱高燨皱眉说道:“可能性不大,冒充举人轻则坐牢重则斩首,京师里有不少福建提拔到官员,想查的话轻而易举,敢在金陵城装举人纯属作死,我不认为他有这么蠢。”

  吕朝阳虽然书读的不多,只是觉得很有道理。

  准确的说,只要是自家王爷说的话,那就一定有道理的,至少吕朝阳是这么认为的。

  “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