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7章 请陛下问罪祁王,以谢天下!_大明:我被朱棣模拟人生曝光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干活一无所得的情况发生,朱元璋规定:凡田多丁少者如以佃人充徭役,则田主必须出米一石,以资其费用。

  从此,大明朝的佃农摆脱了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解除租佃合同。同时,朱元璋大力鼓励开荒,规定凡是开荒出来的土地,都可以免除头三年的租税。在此背景下,佃农纷纷脱离地主自行开垦,佃户的数量也大大减少了。

  无论这个制度是否会在未来腐化或者是被地主豪绅找到漏洞最后形同虚设,最起码在洪武朝,这个制度是落实了,感恩大慈大悲无上功德的太祖高皇帝。

  郑之昌的父亲也从被剥削的佃户,变成了有自己田地的自耕农,家庭条件“噌”一下就上来了。而郑之昌,得以有机会去读书科考。

  洪武十七年山西乡试,郑之昌中举,洪武十八年会试,中进士。

  中了进士之后,郑之昌被分配到了刑部秋审处做事,由于性格孤僻,加上出身贫寒跟上面的人打不着交道,故而一直寂寂无名。

  洪武二十五年,郑之昌又被转到礼部,升为议制员外郎,这一坐,就是二十年,哪怕是建文登基,亦或者是永乐改朝换代,郑之昌都从未被提拔或者是贬谪。

  洪武皇帝是想把磨砺他留到建文朝再起用,建文皇帝是还没来得及提拔就被迫让位了,永乐皇帝是因为郑之昌大小事从未犯错,加上太子爷赏识将其纳为党羽,皇帝不太方便动刀子,却又厌恶郑之昌建文旧臣的身份不愿提拔。

  春夏秋冬,暑去寒来,当年十九岁中进士的神童,在从五品的官职上,消磨了二十年的时光。二十年来,他每日兢兢业业,从未因外物或心中不满懈怠,努力的做好这一份工作,不求他人赏识,只求立心。

  永乐二十二年,一生谨慎行事的郑之昌,焚香沐浴,换上朝服,戴上官帽,平静的走到了奉天殿上早朝,没人能想到,这个仿若小透明般的从五品文官,要做一件让诸君震撼的大事!

  问罪祁王,死劾!

  弹劾这种事放到大明朝很常见,哪天闲的没事就弹劾仇人一下,满朝文武哪个官员不上身上背着十几封的弹劾奏疏,那锦衣卫镇抚使吕朝阳,弹劾他的奏折怕是得有数千份,不一样稳坐泰山,最后还是被罗修坑了一下才下入诏狱候审?

  日子总是要过的,被弹劾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早上被弹劾,晚上就去秦淮河畔喝花酒。

  然而死劾不同,死劾,是奔着不死不休去的弹劾,要和对方玉石俱焚!

  ……

  郑之昌这哥们儿,是奔着玩儿命来的。

  这是朱高燨心中的第一个想法。

  他有点想不通,汉王到底给了多少好处,能让太子的人如此拼命?

  生死面前,任何的阴谋诡计,都将露出破绽。

  朱高燨最擅长的就是用这种粗暴的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