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2章 于谦:我为何要跪?_大明:我被朱棣模拟人生曝光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只见掌心一片鲜红。

  朱瞻基有所动容:“爹……”

  “你不必再说。”

  朱高炽抬手打断了儿子的话语,斩钉截铁的说道,“我没几年可活了,我死以后,你一人独木难撑。看在我的面子上,只要你能踏踏实实的当这个赣王,老四也不会太过为难于你的。”

  闻言,朱瞻基的眸子又黯然了下来:“爹,你知道,我志不在此。”

  “志不在此?”

  朱高炽觉得胸腔沉闷,“也罢,人死一捧黄土,我这把病入膏肓的老骨头也拦不住你,但我告诉你,只要我一日还残存着口气,你就一日给安分着。”

  朱瞻基默然不语。

  ……

  浙江,杭州府。

  钱塘县的太平里,也称清望街,南宋时称南新街,街道有一户门前悬挂“于宅”牌匾,一门三进好生气派。

  这于家是山西考城人,其曾祖于九思曾在元仁宗时任杭州路总管,故而于家也举家迁至钱塘。祖上虽说显赫,然近些年来,于家却愈发颓废不振,上一代的于文明好歹也是洪武年间的工部主事,到这一代的于彦昭干脆不仕了。

  不过于家并未就此落寞,太平里都知道,于彦昭有一个天生聪慧的儿子,好学聪明,读书过目不忘。六岁时在清明节与父亲一道去上祖坟,路过凤凰台时,其叔父随口说道:“今日同上凤凰台。”

  而这六岁小儿朗声应答:“他年独占麒麟阁。”

  在场众人无不震惊,对此小儿甚是钦佩,都觉此子日后定成大器。

  果不其然,永乐十年时,这于家小儿便通过了岁考,被录取为钱塘县儒学生员,成为了十五岁的秀才,这于家小儿,名为于谦。

  秀才作为士大夫阶级的底层,跟达官贵人比自然是比不了,可相较于平民百姓,秀才无疑是羡煞旁人的存在。享有见官不跪的特权,也不用受徭役这种苦罪,如果是廪生,还能享有朝廷的津贴。

  在乡下时倘若有一桌子人在吃饭,席间谈话谈得很开心,但当一位秀才突然走了进来,众人马上闭嘴不语,放下筷子,对他恭恭敬敬,等便到秀才起筷,他们才重新拿起筷子。这期间没人敢高谈阔论,纵然有些耐性不好的憋不住,也只敢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但也不敢说太多。

  于宅门堂里,悬挂着一副画像,这是于谦的祖父于文明所收藏的前宋右丞相文天祥的画像,他在《过零丁洋》中所作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气势磅礴,情调高亢。

  正值舞象之年的少年于谦,眉清目秀,容貌秀伟,站在桌前看着文丞相画像提笔思忖良久,方才落笔作词。

  片刻,白纸黑字,气势磅礴。

  于谦赞道:“呜呼文山,遭宋之季。殉国忘身,舍生取义。气吞寰宇,诚感天地。陵谷变迁,世殊事异。坐卧小阁,困于羁系。正色直辞,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