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7章 于谦:殿下若不弃,愿拜为先生!_大明:我被朱棣模拟人生曝光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朱高燨的身后,心乱如麻。

  他还在念着那首“嘲竹”,此诗坏他道心,于谦十八年来所受儒家教育,而朱高燨的一首嘲竹,让他起了对儒家的质疑。

  一旦埋下种子,情愫就像是刺激种子的营养,不断的茁壮成长,生根发芽,乃至于最终成长成参天大树。

  注意到于谦的不对劲,朱高燨笑道:“怎么,有心事?”

  于谦嘴硬的说道:“没有,吾心如明镜,能有甚心事?”

  “还装。”朱高燨笑吟吟的说道,“吕祖有三剑,一断烦恼,二断贪嗔,三断色欲。你这人有福气,生来便断去贪嗔与色欲,不过最后的烦恼,你仍未断去。”

  于谦皱眉问道:“何以见得?”

  朱高燨淡淡的说道:“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这八个字,犹如一柄利剑,在于谦的脑中一闪而过。

  猛然间,他似乎有所顿悟。

  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如婴儿,才能观其复。

  观其复,即是明万物的如实规律,明规律了方能见当下机,行恰当事,而不是跟随人欲妄心乱动

  于谦肃然起敬,躬身作揖:“学生于谦,请殿下赐教。”

  八字犹如圣贤哲言,让于谦明白了一件事:在学术上,面前这位太子殿下已经攀登至千百年来的山巅,与孔孟并肩,是遥不可及的圣人。

  于谦的自称不再是臣,而是“学生”,以表自己的敬意以及求学的态度。

  “禅宗《坛经》里六祖慧能说: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

  朱高燨悠悠道,“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

  因外境而起的念头也是如此,内心因过去留存的执念而生的念头也是一样。超凡脱俗者心如明镜,念头的流动则是平常人达到心如明镜状态的唯一途径。

  “就像纵火犯在找纵火犯,火思考如何灭火,事实就是事实,容不得你思不可议,一说就错。”

  朱高燨拍了拍于谦的肩膀,道,“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于谦,你一叶障目了。”

  说完,他便又坐了下来,端起茶盏饮了一口,一副圣贤临世的模样。

  此时的于谦,就仿佛遭受了降维打击一般,愣在了原地。

  这给朱高燨看的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难不成是自己抄阳明先生的这些话对于于谦来说太过高端了?

  事实并非如此,阳明先生这些话,若是凡人听去了也只是觉得玄奥并不会放在心上,正是极有天赋并钻研于此的人,才会因此而沉思。

  于谦现在就是陷入了沉思的状态。

  大道至简,知行合一。

  这属于是儒家的学问,最早可推溯至孟子,又结合了存斋先生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