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七章 淮南贪腐案_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之一。

  淮南路转运使以及江南东路转运使兼江淮发运事下令开常平仓,救济灾民。

  同时朝廷也筹集了一波赈灾粮款,运到了淮南西路。

  当年八月,淮南官府“作糜粥以济饥民”,暂缓民众之饥。

  九月,朝廷又“贷淮南灾伤州军贫民种粮”,帮助其恢复生产。

  但饥荒仍在延续,于是朝廷加大赈济力度,直接命“制置发运司转米三十万斛赈济之”。

  次年正月,再为当地“赐米一百万斛赈饥民,遣使督视”。

  可即便如此,淮南饿死者也有数万,瘟疫横行,尸横遍野,一直到如今景四年,都没有缓过劲来。

  赵骏到淮南之后,立即着手调查灾后情况,结果第六日,霍丘县令就畏罪自杀。

  因为赵骏派出去的皇城司察子到霍丘地区调查,得到的结论是霍丘旱灾的时候,当地官府赈灾的米粮极少,里面还掺有很多沙子,很多糠麸。

  赈灾米里掺杂少许沙子可以容忍,受灾最严重的是底层贫民,很多富农、中产以及有钱人抵抗灾情的能力强,为了防止有些富户趁机薅朝廷的羊毛,适当加入点沙土也能理解。

  甚至加入糠麸都行,毕竟对于灾民来说,只要是能填饱肚子不饿死。一碗粥,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米,百分之十五的糠麸再加上百分之五的沙土,也不是不能接受。

  可一碗粥里只有百分之二十不到的米,其余大部分都是糠麸和沙土,那就太过分了。

  赵骏得知情况后,大为震怒,立即展开调查。

  由于寿州是吕夷简的老家,赵骏派人把吕夷简的信交给了吕夷简的弟弟吕宗简,然后让他帮忙查查。

  有地头蛇的帮助,很快查出了事情来龙去脉。

  原来前任霍丘县令联合当地粮商,昧下了朝廷的赈灾粮款,常平仓加上之后朝廷发放的数万斛粮食,林林总总加起来得有十多万斛。

  范仲淹在天圣八年曾经说过“窃以中田一亩,取粟不过一斛。中稔之秋,一斛所售不过三百钱”。

  可灾区粮价暴涨,淮南粮价最贵时能达到两三千文一斛,里面的利润一下子涨到了近十倍,这一批能救一县数万人的粮食,若是倒卖的话,价值上百万贯。

  利益面前,前任霍丘县令显然心动,于是把大部分赈灾米都卖给了粮商,只拿小部分赈灾。

  其实这种情况大宋各地应该或多或少都有,但由于大宋流官性质,知县的任期比较短,最长也就三年时间,所以大部分县令都不敢太过分,怕继任者发现端倪,上告朝廷,基本上只弄极少,赚个几千贯就行,不敢搞太多。

  但没想到这继任者也是个贪官,上台之后,得到了前任县令以及当地粮商的重金贿赂,于是把这件事情压了下来,没有上报到州路。

  结果造成了霍丘百姓死伤惨重,人口直接减少了三分之一。

  “砰!”

  寿州下蔡县,赵骏将手中的茶杯扔在了地上,怒视淮南西路转运使杨日严,淮南江浙荆湖制置茶盐矾税、都大发运使、提点铸钱事杨告,提点铸钱兼转运判官周陵,寿州知州林洙等人。

  诸多淮南路大员噤若寒蝉,不敢应声。

  “陛下前年才说,比以东南灾伤之余,民力匮乏,尝令江淮发运司减上供百万斛,免除淮南赋税,为的是让你们安保民生,恢复民力。”

  赵骏拍案看着他们说道:“结果你们来此也干了一两年差事了吧,杨日严,你是景二年来的,淮南是景元年的旱灾,到现在不仅没有恢复,甚至还有这样的贪腐事情在眼皮子底下发生,你有何话说?”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