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四章 赵光义是蠢猪_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点点头道:“朕自然知道这些道理,只是未免一时感慨。”

  里面还在讲天地万物。

  外面赵祯他们听了一会儿,就要去上朝了。

  赵骏不管是讲课还是讲历史,他们其实也不一定一直都在那听。

  因为晏殊和范仲淹会把赵骏说的话全都记录下来,还会编纂成册,事后大家再坐在一起分析就是。

  甚至赵祯哪怕有“瓦扎木果”这个身份了,也宁愿少在赵骏这里呆。

  一是国事繁忙。

  二是在这里待久了,容易血压高。

  很快天还未亮,皇帝与三相三参就都上朝,今天范仲淹留在了赵骏那做记录,晏殊总算是清闲了一次,随众人上朝。

  早朝各路大臣们纷纷入殿,百十号人站在垂拱殿内向赵祯拱手行礼,之后就是就是众人上奏禀事。

  大宋的国土面积虽然比不上唐汉,但人口却比唐汉更多,有户大概一千二百多万户,男丁就有两千六百万,算上女人和小孩,仁宗执政初期估算人口为六千万左右,执政晚期估算约一亿。

  正因如此,包拯才夸耀仁宗盛世,为“自三代以降,跨唐越汉,未有若今之盛者。”意思是连唐朝的贞观开元,汉朝的文景明章等盛世,都比不了现在仁宗盛世。

  人口多,事儿自然也多。各地灾害、民生治理、官员弹劾、州府大事等等,都会一一呈上来,在政事堂交由宋朝皇帝以及文武大臣们商议。

  不过一般也就是赵祯过一下目,具体处理方式则由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帮忙,解决方案得到赵祯首肯后再由翰林学士院起草诏书,这样政务就算是完成了,实际上的工作量并不是特别大。

  所以总得来说早朝的议会基本上就是各个衙门向皇帝汇报工作以及呈交解决方案的地方,工作做得好,方案做得佳,得到了皇帝的同意,那么政令自然就下达。

  今日政务很快就处理了大半,就在这个时候,学士院权直孙睪站出来说道:“官家,见钱法和贴射法复用之后,各地茶商纷纷抵制,朝野上下反对的声音也都络绎不绝,这件事情,是否还是要商榷一二?”

  知枢密院事李谘低下头,脸上的表情露出苦涩的笑容,随后老态龙钟,颤颤巍巍地出列拱手说道:“官家,臣老迈体衰,已不能再为国家效力,请乞骸骨。”

  “仲询公!”

  赵祯皱起眉头看着他,随后扭过头问三司使程琳道:“此事难道不可为也?”

  程琳摇摇头道:“见钱法开后,朝廷用度恐怕.......”

  “这......”

  赵祯就揉搓着太阳穴,随后摆摆手道:“仲询公尚不足六十,正是为国为民之际,岂能现在就弃国家而去?不准!”

  “臣......”

  “好了,此事先搁置,容朕好好想想。”

  “是。”

  李谘就黯然退了下去。

  赵祯心情不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