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五十章 李白苏轼来了也得有政绩_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柳永更尴尬了,说道:“都是下官年轻时候一时糊涂,后来下官也非常懊悔。”

  “不用懊悔,官家小心眼那是他的问题,你也别太在意。”

  赵骏笑着说道:“你来之前我看过你的政绩,确实相当出色,恰好国营盐场改制已有数年,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这显然是要考察一下能力了。

  一个文人诗词做得好,不一定政治能力就强。

  李绅还好意思写《悯农》,蔡京、秦桧的书法诗词都是一绝。

  所以文采固然很重要,但能力却更重要,否则也最多就是个御用文人罢了。

  听到赵骏的话,柳永便立即说道:“国营盐场改制真乃救世良药也,改制数年,定海盐场已经两年没再死过人了。”

  “只是没再死过人?”

  赵骏一愣。

  “这便已经极好了。”

  柳永叹息道:“官租、私债,以前盐民赋税还未交齐,私债又催逼不止。很多人都面黄肌瘦,徒具人形,在盐场干着干着,就可能倒在地上起不来。好不容易待盐熬成低价卖给官府得到的钱,首先要还债,借一缗往往要还十缗。周而复始,越做债却越多,家破人亡者不计其数。”

  “世事唯艰啊。”

  赵骏叹了口气,当初他巡视天下的时候,因为盐场都在海边,与运河并不相连,路途遥远,确实没有去看过,这是他的疏忽。

  “现在算是好些了,国营盐场改制之后,经营全交给了私商,私商收盐的价格比以前官盐高了许多,让盐民能有钱还债,从聚集成盐卤到熬制咸盐期间,无盐可卖之时,也能有点余钱过生活。”

  柳永说道:“虽然还是苦,但日子总算是有盼头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从今年开始,我听说隔壁慈溪鸣鹤盐场的收盐价又低了许多,不少那边的盐民偷偷来我们定海卖盐,而且曾有一些胥吏、盐商暗示我,让我压低盐价。”

  柳永说出来还是比较犹豫,毕竟这事会得罪人。

  不过想到传闻中知院素来都是刚直不阿,喜欢揭露官场黑暗的人,所以也是大着胆子说了出来,以期得到赵骏的赏识。

  这话让赵骏顿时面色铁青。

  虽然他没有去海边盐场巡视,但他去过杭州城外的茶山看过。

  宋代茶叶、盐场属于榷卖,既茶农和盐民产出,必须低价卖给官府,而且还有高额的赋税要缴纳。

  这样对茶农和盐民来说,负担极重,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在茶叶与食盐没有收成的时候,跟种粮食的农民一样,只能去找专门放贷的有钱人去借贷。

  而且还是高利贷,往往一借可不是年利率超过36%就是高利贷,而是300%以上,甚至夸张者能达到1000%,借一贯,一年下来还十贯。

  如唐代出土的借贷文书中,“举取银钱二十文,月别生利钱二文”是比较常见的内容,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