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宋会变得更好_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时候于汴梁开封病逝。

  虽然程夫人家是眉山富豪,他们苏家也是当地望族,但苏洵长时间没考上进士,又四处云游,家乡早有人说闲话。

  如今一朝发迹,考上进士当了官,那自然要把妻子接到身边来,让家乡人看看他苏洵也是有出息的。

  这一趟程夫人是跟着哥哥程濬过来的,早年程濬还看不起苏洵,现在见他已经登上恩科,传言还受到了知院赏识,酸溜溜地道:“妹婿这是鲤鱼跃龙门了哟。”

  “大兄说得哪里的话,快跟我去县衙吧。”

  苏洵招了招手。

  程濬指着身后连绵十几艘没有驶入码头的大船说道:“算了,我还要去江东售货,就算是过夜,也得去江州府,你这江宁码头可放不下那么多船。”

  苏洵笑道:“去衙门吃个饭的时间还是有,大兄不如先让管事的把船驶去江州府,晚间小弟亲自送大兄过去。”

  “是啊舅父,一起去吃个饭吧。”

  五岁的苏轼说道。

  此时苏程两家还未交恶,程濬也只是早年看不起苏洵浪荡子,一直鄙夷。

  现在人家中了进士,那自然情况就不一样了。

  见面子不好驳,程濬也只好答应。

  众人往回走,苏轼四下扫视,看到这与四川截然不同的景象,好奇说道:“父亲,这里好破旧。”

  “现在是破旧了点,但以后会好起来的。”

  “为什么?”

  “你看那边。”

  苏洵指着远处。

  苏轼看过去,就看到远处很多衣衫褴褛,穿着粗布短衣的农民,正在湖边开垦。

  后世这一片其实就是九江市的城门山铜矿,一直处于开垦当中。

  但在古代当时犹如岛一样,湖面积比后世大得多。

  譬如后世的赛湖在当时是和长江相连的,九江市的城西港区有一些露出来,还有一些则在江水里泡着。

  这使得当时这一片的生存环境相当恶劣,除了铜矿产业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农业生产。

  程濬好奇道:“这是在开垦农田吗?”

  “嗯。”

  苏洵点点头:“如今朝廷免税,允许百姓开垦,且官府会借种子、农具给他们,无地百姓也有田了。”

  “为什么一定要种地呢?这山里铜那么多,多挖点矿,多造点钱不好吗?”

  程濬纳闷。

  “这自然是好的,但留不住人呀。”

  苏洵苦笑道:“粮食要从外面买,也没什么人来经商。很多雇佣的工人挖了一段时间,就带着钱去江州城挥霍去了,长久以往,广宁永远都只是一个采铜的地方,连个镇子都不如。”

  “那不挺好的吗?”

  程濬耸耸肩:“伱负责挖掘铜矿,铸造铜钱,又何必那么麻烦呢?”

  苏洵瞥了他一眼说道:“这就是你只能做商人,不能做官的缘故。眼里只盯着这点货物,如何能成大器?”

  “你!”

  程濬气死了。

  这好像是他以前说苏洵的话。

  “好了好了。”

  程夫人连忙打圆场道:“好不容易见面,何必又要争吵?”

  “知院说了,为官一方,不仅仅是值守一方安宁,还要造福百姓,建设乡野。”

  苏洵得意地说道:“此番朝廷允许地方截留三成税务,虽然我们广宁监以前本来就无需交多少税,只需要每年给朝廷上交铜钱就是了,但知院说,舍得花钱兴建,才有更多的钱出来,若广宁监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兴旺,产铜也会更多,钱不也更多吗?”

  这次赵骏算是对他寄予厚望,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货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即便朝廷置了四十多个铜币监区,依旧满足不了需求,所以必须要从海外进口。

  现在不仅从日本进口铜,还进口银,都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

  而以前缺铜严重、管理混乱、立额过高等等问题困扰着宋朝朝廷,为此赵骏特意严选精明强干的官员担任地方知监,且不归州府管辖,直属于路,先降低定额,留存部分铜钱给地方,让他们进行发展。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