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五章 将门的多事之秋_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撑着,我说的对吗?”

  曹琮就不说话了。

  曹家算是吃相还算一般的,但即便如此,通过供应武器装备,吃空饷,然后让麾下厢军给他们种田、做生意之类,每年都要有几十万贯收入。

  不然这一大家子怎么养?

  习惯了这奢华生活之后,自然就很难再降下来。

  赵骏继续说道:“对于这件事情,朝廷当然不会坐视不理,现在这个年头,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观念要向前看,而不是只守着这一亩三分地,我来给叔父说说。”

  “嗯,我洗耳恭听。”

  曹琮应了一声。

  “首先是裁减的老弱和不能打仗的士兵,朝廷这边预估怕是得数十万,这一百二十万人,最好是裁撤到八十万左右,虽然我觉得六十万就行,但地方上还是必须要有一定留守。”

  赵骏说道:“叔父也知道,现在国内并不太平,地方很多不服王化的少数民族.嗯,我们称之为蛮夷,朝廷需要靠羁縻府来维持统治,可这些人也时常叛乱,因而留下一定数量的厢军还是必须要有。”

  曹琮眉头就皱起来,眼睛里展露出一抹愁容,裁撤那么多人,这可如何是好?

  “这部分裁撤的人,朝廷也不能全部把他们安置起来。”

  赵骏解释道:“但把他们放走又浪费人力,所以我就在想,以另外一种名义养着他们。将门勋贵成立几家私营商行,朝廷也会入股,朝廷会把裁撤的老弱安置归乡,分给他们田地,裁撤的青壮商行可以招募进来。”

  “这商行有何用?”

  曹琮问。

  “很简单,兴办钢铁厂、修建道路、驿站、水渠、河流都要人。”

  赵骏说道:“由朝廷出资大搞建设,钱交给伱们,你们再分发下去,也省得士兵们在营中每日无所事事。除此之外,你听说陈海忠他们的事情吗?”

  “嗯,满汴梁都在传。”

  曹琮点点头。

  “这一趟朝廷出资一百余万贯,他们却带回来了价值五百余万贯的金银,以及二百多万贯的铜铁,获利可谓是七倍有余。”

  赵骏笑着说道:“这商行最重要的,就是组建船队,由朝廷和你们共同出资,远航海外。相比于你们每年靠这点钱财度日,还不如赚上一笔大的,叔父以为如何?”

  “真的有这般暴利?”

  曹琮惊讶道。

  “那是自然,以曹家跟陛下与我的关系,我又怎么可能诓骗叔父呢?”

  赵骏信心满满地回答道。

  曹琮想了想,微微点头道:“若是如此的话,我是赞成此事的。”

  “这就太好了,此事官家和我都希望大家都能够知道,冗军让朝廷的国库支出负担太重,朝廷也是没有办法,不过朝廷也不会亏待大家。”

  赵骏说道:“可能刚开始起步会比较难一点,一旦走上正轨的话,情况就会好很多,希望叔父还有诸位勋贵能多担待。”

  “嗯。”

  曹琮应了下来。

  随后赵骏又与他聊了一些别的事情。

  如他建议曹氏把现有的武器制造工坊进行改型,与武安钢铁厂那边对接,将生产方式从军工改为民用。

  现在大宋全国各地农具都稀缺,钢铁产量提升上来之后,扩大农具生产也能提高生产力。

  其次是可以承包地方官府的项目,修桥铺路,挖渠建坝之类。

  虽然这可能造成官商勾结。

  问题是目前大宋没有承包商,先把商行开起来,也算是半个国有企业,严抓一下质量,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

  其它还有一些赚钱的门路,也都一一说明,聊了一个多小时,赵骏才算是告辞离开。

  回去的路上,赵昙还要跟表舅玩,曹苗芯拍了他一巴掌才算老实,扭过头见老公的脸色不是很好看,纳闷道:“夫君,怎么了?”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