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一章 耶律宗真的忧愁_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在名义上是友好的“兄弟之国”。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一箱箱的金银搬下来的时候,瞬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此时距离辽国建国140年,最早的那一批契丹兵马早就开始腐化堕落,军队的实力也堪忧。

  此刻他正在皇宫书房里批阅奏折,非常苦恼地看着手中的公文。

  赵骏能够完成军队整顿,是因为他在赵祯和那些宰相面前是明牌穿越者的身份,能够以未来先知的身份换取他们的强力支持。

  最关注大宋情况的是那些人?

  除了高丽、大理这样跟着大宋走的铁杆小弟以外,自然就只有西夏和辽国这两个敌对国家。

  可现在随着辽宋之间大战惨败收场,加上辽宋签订贸易协定,虽然协定对辽国不乏有益,可双边贸易下,大宋作为原材料主要进口方,收益一定远超辽国。

  特别是开封、应天、河南、大名四京,以及成都、杭州、扬州、江陵、越州、明州、泉州、广州等地区。

  在报纸的推动下,大宋很多城市地区人口迅速知道了这件事情。

  但也从侧面说明了三角关系当中,当任何一方处于绝对领先优势的时候,那么另外两方弱者为了防止被吞并,就势必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十二月中旬,辽国中京的行营皇宫内,现在每年大部分时间里,辽国皇帝耶律宗真都居住在这里。

  从年初开始,朝廷放宽了新闻管制,民间大量的报业、杂志行业诞生。

  而且辽国的体制也让耶律宗真很难办。

  虽然他们的大部分联合行动,都因为孙权被阻拦在合肥而宣布失败告终。

  因此眼看着南边的“兄弟”国家崛起的道路势不可挡,辽国皇帝耶律宗真自然也十分着急。

  同样也传到国外。

  辽国可没有一位穿越者过来帮他革除弊端,扫除旧障。

  事实上耶律宗真并非一個没有危机感的皇帝,相反,他历史上还是很希望做出一些成绩,属于比较有理想有抱负的君主,不然庙号也不会是辽兴宗。

  为此耶律宗真就必须要考虑好好整顿一下军队,肃清军队当中的贪腐、空额,以及让军队重新训练有素的问题。

  整个汴梁这几天爆炸性的新闻都是远洋船队从海外归来,再次带回无数金银财宝的消息。

  因为这些地方的特点就是大宋传统政治、商贸中心。而且一般都处于交通发达,运河沿线。不管是消息还是经商环境,都非常不错。

  西夏不用多说,本来国小民少,旁边的邻居越强大,他们就越只会感觉到危机扑面而来。

  可一旦他们同时有一个强大的对手,严重威胁到他们生命安全的时候,那么这种同盟关系就势必会比较紧密。

  可辽国不行啊。

  辽国的武将是压着文官。

  张俭这样的三朝元老在耶律和萧氏贵族面前都得不到尊重,就更别说其他文官了。

  如果光靠耶律宗真以及汉人文官集团想动契丹贵族们的利益,恐怕说不好会闹得这些契丹贵族们举兵抗争,到时候辽国反倒先内乱。

  所以耶律宗真就没办法像大宋那样清除军队里的毒瘤,进行大规模军队改制。只能先慢慢解决契丹军队日益懒散,疏于训练的问题,把战斗力稍稍提升上来一点。

  而除了契丹内部腐化堕落以外,外部压力也不少。

  最典型的就是其它民族各部落。

  要知道辽国近千万人口,契丹族仅仅只占据了其中约八分之一。

  在主体民族没有占据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自然也就会造成国内的其它民族对契丹族的统治表示不满。

  这一点元朝和清朝也是如此,元朝造反次数达二百多次,清朝的话除了清末那特殊的几年多达一千多次的造反以外,平时从顺治到道光也有一百多次。

  所以除开带宋这刮地三尺的税收让起义次数高达400余次的奇葩朝代以外,少数民族执政的朝代,往往都会有大大小小的各种起义。

  辽国也是如此。

  虽然四季捺体制取消之后,大大减少了辽国内部的财政支出,以及减少了对其余民族的负担。

  但也同样减少了对其余民族的控制,让其余民族逐渐发展了起来。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