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二十四章 自此南北通渠_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正文卷第三百二十四章自此南北通渠庆历六年十一月,朝廷征召了一些民夫,在京城郊南,修建了一些轨道。

  等到十二月份的时候,轨道就已经修出了二十公里长。

  汴梁就有个小型钢铁厂,现在正在疯狂供应铁轨,上万民民夫,于沿线不断铺设道路,一直向南延伸。

  这条轨道在赵骏的设计当中,自然不是什么奇观,而是南北铁路的一部分。

  之前说过,汴梁东西运河非常方便,唯独南北沟通却非常难受。

  如果要走运河的话,就必须要绕一段远路从黄河渡口进入汴口才行。

  所以赵骏就一直计划把南北打通,让河北、河南、南阳等地的经济连通起来。

  但可惜的是受限于条件,他没办法挖一条运河。

  主要原因在于成本、空间、地势等等因素。

  虽然像元朝那样,强行挖一条沟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也不是不行。

  可以说赵骏不仅仅是拥有后世的知识,这些地图,笔记本里存放的很多知识,都成为他的资本。

  完全可以从武汉转道汉水,在襄阳卸货,转火车一路运到汴梁去。

  “我不这么认为。”

  “至于之前老范说应该在陕西与河北分别修一条铁路,这样将来跟辽国西夏打仗的时候,就能迅速派兵进攻。”

  如此一来南阳盆地这个产煤、产铁的大矿区就能与汴梁连接在一起。

  同时长江水运的一部分货物就不需要再从下游扬州入运河,再转道淮南、京东路,最后到汴梁来。

  “因为说句难听点的话,现在我们要想消灭西夏和辽国很难吗?一点都不难。”

  这地图可不是大宋的地图,而是赵骏从后世带来的地图,是地理书里的图册。

  如此就能全国性的铁路大发展,大宋国力就真正开始扶摇直上了。

  一番操作之后,不仅从四川、湖南、广东等地的货物将大大减少运输的时间,同时也让河北与汴梁的联系更加紧密。

  工业化发展之后,各地钢铁、纺织行业将大大发展。

  因此元朝只能花费巨大的代价修河渠。

  他双手一摊,表示反对范仲淹先修河北与陕西铁路的提议。

  它们不是白被烧,如今已经成为了赵骏的政治筹码。

  “所以至少目前我认为应该先发展经济为主,把大宋的国力再提升一个档次。这样消灭西夏和辽国就更有把握,火车修建之后,也更利于我们控制遥远地区。”

  “因为这些地方都是产煤和产铁的重要区域,比如河南平顶山就是产煤大市,南阳盆地煤矿和铁矿资源极为丰富。河北就不用多说,后世我国第一大钢铁产区。”

  说句难听点的话。

  此时外面下着大雨,十二月天气愈发寒冷,气候也经常古怪,有的时候晴朗几天,居然还很炎热。有的时候忽然一夜之间降温十几度,甚至还下起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