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八十七章 丰功伟绩,与天下人分享_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宋庆历七年一月二十七日清晨。

  上午卯时末辰时初,天刚刚亮,汴梁北门之一的咸丰门就热闹起来。

  春日艳阳高照,城外的百姓就挑着各种各样的东西进城贩卖,有稻米、有活鱼、有织布、有皮毛、有牲畜等等。

  大小街道各类叫卖声音不绝于耳,甚至还有人赶着一头头肥猪进城,准备去早市当场宰杀。

  空气弥漫着各种各样的味道。

  此时经过十一年时间的发展,汴梁开封府早就已经换了新模样。

  先说城市变化。

  一栋栋筒子楼拔地而起,家家户户屋里屋外都放着小煤炉,蜂窝煤堆砌如山,为去年冬天驱散了不少寒意。

  人口越来越多,城外的工厂一家一家地开设,各类钢铁厂、纺织厂、水泥厂、砖厂数不胜数。

  从最初的长袍到现在春夏之时,有那种长裤、短衫,甚至还有纽扣产业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以前宋朝百姓的衣冠服饰,让宋人的生活多姿多彩。

  这不仅对人是极限考验,对马同样如此,即便路上有驿站换人换马,可很多马都是跑着跑着,直接口吐白沫而累死。

  人们纷纷惊叫着躲开。

  直到十七、十八世纪,意大利发生大饥荒,玉米才变为主食,并且衍生出了由玉米做原材料的食物波伦塔,也就是玉米糊。

  再就是食物变化。

  除此之外,衣裳的改变也很大,像冬天的时候军大衣就很流行,并且宋人服饰也渐渐以宽松、舒适为主。

  新进的土豆、玉米、红薯除了特别穷的穷人会选择食用以外,大部分其实都作为牲畜饲料了。

  所以在如今大宋主食并不缺,粮食储备比较丰富的情况下,新引进来的作物极少成为主要食物。要么当做牲畜饲料,要么像辣椒这样,成为做菜的调味品。

  八百里加急那是真不要命的跑,必须二十四小时换马换人,在短短的一天之内,跑八百里的距离。

  有汴梁市民说道。

  “估摸着也是,你们说说,范相公这是赢了还是输了?”

  唯独出城之后就再也不是柳永嘴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了,而是高楼大厦连栋,车水马龙人潮汹涌,热闹比以前百倍不止。

  而且这还只是一天跑八百里,如果目的地超过八百里,那就是两天跑一千六百里。

  但不管怎么样都是一件好事。

  早年间西方殖民者从美洲带去玉米,但欧洲人不太喜欢,就一直当做牲畜饲料。

  随着纺织业的发展,棉花、羊毛等制品大量流入,衣服款式也在不断变化。

  现在汴梁人的餐桌改变不大,依旧是米麦为主,增加的主要是肉食而已。

  预计再过五年之内,大宋街头车水马龙就不再是现在这样依旧以木制轮胎板车、马车、驴车、牛车为主,而是橡胶制轮胎的板车、马车、驴车、牛车和自行车了。

  甚至有行人为了躲避快马而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