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九十二章 建立现代化国家体系_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庆历七年是大宋最舒服的一年。

  四月份西夏和辽国相继派来使者,向大宋求和。

  其中西夏愿意称臣纳贡,辽国则希望再次签订和平平等条约。

  甚至还小心翼翼地祈求大宋将辽阳府归还给他们。

  但显然如今的辽国已经没有资格再与大宋讨价还价,他们能稳住内部就不错了。

  因为耶律宗真一败,最先搞事的就是蒙古草原的蒙兀,东北地区的渤海、女直、室韦等民族,内部动荡不安。

  所以大宋严词拒绝了这个要求,并且大声斥责了辽国的使者,把他们骂得狗血淋头,却不敢回嘴。

  这一次大宋的诸多臣子们那是扬眉吐气,反观辽国使臣,一个个怒意上涌,忍气吞声。

  不过大宋也没有继续落井下石。

  析津一战,大宋抓获的伤兵、投降的辽人、以及战场上俘虏的士兵加起来有十余万之众。

  对于汉籍辽国士兵,大宋采取了相对宽松的政策,将他们编为了地方厢军。其余蒙兀、渤海、女直、室韦等部落人,则是编为建设军团。

  由这些厢军监督,让这些部落人原地参与幽州建设,参考大宋目前正在进行的大基建政策,四处挖水渠、修道路、垦田地。

  而契丹民族的士兵则可以由辽国赎买回去,用金银铜、战马、牛羊、皮毛,一切资源和矿产都可以用来当赎金。

  甚至连辽国大将萧孝穆,也允许他们赎走。

  大宋这么做自然不是为了讨好辽人,而是不这么做辽国就得亡国了。

  随着这次惨败,整个辽国的根基都被动摇。

  由于赵骏阴险的军备竞赛战略,导致辽国大部分资源和产出都要用在军费开支上。

  每年光要从大宋这个中间商手里买的硫磺就超过一百多万斤,铁器和青铜都要用来制作手榴弹和大炮,国内发展乏善可陈。

  他们能够继续以武力镇压其余民族部落,除了靠强大的宿卫军以外,火器的存在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因素。

  然而析津一战,他们不仅丢了辽国南京,同时也丢了辽国东京府,这个火器的重要生产基地。

  受地缘影响,从日本买入的硫磺只能在辽阳府卸货,为了降低陆地成本,自然也就只能选择原地制造火药和火器。

  结果大宋收复沈州的时候,直接把辽国的火器制造基地给一锅端,工匠和原材料全给收缴。

  这下辽人就出了大问题。

  火药的生产基地被捣毁,又失去了燕云和辽阳府,人口、经济、国力损失惨重,势必会遭到各民族的反扑。

  毕竟辽朝九百余万人,契丹民族只占总人口的约八分之一,其他民族占八分之七。

  所谓墙倒众人推,鼓破万人锤。

  如果大宋置之不理,那么很有可能几十年后才会出现的金人灭辽的事情,就出现在当下了。

  而辽国一灭亡,东北再出现一个由女直、蒙兀、渤海、室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