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二十五章 嵩山见佛,佛在心里_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说道:“当年张角之举虽是义举,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借用鬼神符之道,骗取百姓信任,让无数人跟着他造反,亦是害死了不知道多少百姓,这同样是违背了道义。”

  张角的行为自然是值得肯定的,因为东汉末年,朝廷苛捐盘剥,豪强聚敛无度,百姓民不聊生。

  不管他的动机是什么,是为了天下黎庶,还是为了造反自己当皇帝。

  都是对腐朽黑暗的东汉朝廷,以及那些只知道剥削百姓、欺压百姓的豪强发出不甘的怒吼。

  这显然符合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这一定理。

  但张角本人却用符水、符装神弄鬼,欺骗百姓说喝了符水身体就能好,带上符就能刀枪不入。

  这导致很多生病的百姓因此病死,很多黄巾士兵自以为神通护体,结果迅速战死沙场。

  所以总结来说,张角造反起义的行为可以理解,但用欺骗百姓的手段却不能赞同。

  否则若是人人都打着正义的幌子,却做着伤天害理之事,那世间岂不是乱套?

  这就是辩证地看待问题,有些东西不能一棍子打死,亦不能一味赞扬。

  赵骏继续说道:“朝廷希望的是佛道在保持自己修行的基础上,发挥出更加积极向上的作用。”

  “譬如宣传爱国、公正、良善、乐观、孝悌、信义、勤劳、自强等正确的道德观,也要为百姓树立好榜样,以身作则。”

  “既然享受万民的供奉,遇到灾荒年月就要懂得回馈黎庶百姓。既然劝人向善,就要自己先与人为善。既然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就要身体力行。”

  “如此种种,方能有始有终。”

  “我想这也是佛祖和道祖的本意,也是为什么佛道能够成为百姓们拥护的宗门教派,也是朝廷应该支持的地方。”

  说到最后,赵骏意味深长地看了眼佾修说道:“若是能够达到这些,不管是佛还是道,想来都已经践行了“菩提自性”便可“直了成佛”,难道不是吗?”

  “知院之言,令贫僧汗颜。”

  佾修感慨说道:“劝人向善,自是佛法真谛,也是佛祖为什么得到世人拥戴的缘故。若真如知院之言,想来这便是成佛之道啊。”

  “大师傅明白就好。”

  赵骏深邃的目光看向远方,淡淡地说道:“今年我希望佛家与道家一些德高望重之师,前往汴梁讲法,不知道大师傅可有兴趣?”

  佾修先是一愣,随后忙道:“知院相邀,老衲自是不敢怠慢。”

  宣扬佛法当然是件好事。

  特别是如今汴梁人口很多,有无数善男信女,加上这是朝廷的邀请,势必能大大增加佛教的影响力。

  赵骏笑道:“到时候朝廷会派人提前通知,约定一个日子,请大家一起去。而且不是让你们互相辩经,互相诋毁,而是共同协商,共同进步。”

  “谨遵知院令。”

  “当然,除了宣传佛法道法之外,还有一些其它要求。”

  “请知院明说。”

  佾修说道。

  “朝廷希望你们成立佛教协会与道教协会,定下一些规矩,大家一起磋商,一起商量佛道真正的未来之道。”

  赵骏说道:“我认为宗教界就应该团结在一起,不管佛道,与国家站在一边,为国家出力,为百姓出力,才是诠释道义,明心见性。”

  “否则若是枯坐山中念念经就能成佛成道,那还要宣传佛法做什么?还要无数香客供奉做什么?一碗茶一碗饭,待在寺庙里念念经,等着成佛成道就是了。”

  他最后看向山脚的连绵庙堂,右手食指指着远方说道:“我想真正的成佛之道不止是在这山里,还有在山外。避世是修行,入世,又何尝不是修行呢?”

  佾修已是心悦诚服,认认真真向着赵骏拱手行礼道:“若贫僧有知院这般的慧根,想来早就已经成佛了吧。”

  “哈哈哈哈。”

  赵骏大笑道:“我成不了佛,也不想成佛。世人过得好,我便知足了。”

  佾修说道:“知院虽不愿成佛,但这又与佛何异?”

  佛劝人向善,希望天下至真美好。

  若有人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即便不是佛,与佛也没什么区别了。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