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九章 岛国?办它!_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交子铺存款者不计其数,朕还挫败了茶商们的阴谋。”

  “茶商的阴谋?”

  赵骏一头雾水,看来在自己瞎的那段时间里,大宋还发生了不少有趣的事情。

  赵祯就把情况简要说了一下,末了得意洋洋地道:“若非诸多大臣们鼎力相助,恐怕还真让他们得逞。”

  “官家谬赞了,都是为陛下分忧。”

  “这都是陛下运筹帷幄的功劳,臣等不敢贪功。”

  “官家早有应对之策,臣等也只是出了一点微末之力罢了。”

  几名大臣们纷纷谦虚,把功劳推到赵祯头上。

  其实仁宗朝早期士大夫们之间的斗争还是特别有意思。

  李迪和吕夷简争权,就互相打对方小报告,然后在奏折里一边称赞赵祯的英明,一边贬低对手祸国殃民。

  王曾和吕夷简争权,也是互相打小报告。吕夷简说王曾结党营私,王曾说吕夷简贪污腐败。

  赵祯犹豫不决,就问盛度,盛度就给两个人下套,给赵祯出了个主意,最后让吕夷简和王曾同时被罢相,然后他上位当了宰相。

  所以后世人以为的古代朝堂斗争——双方斗智斗勇,两边都是阴谋诡计频出,最终某方棋差一招,满盘皆输。

  实际上的朝堂斗争——吹嘘皇帝英明睿智,拉近自己与皇帝之间的关系,然后趁机给对手打小报告,让皇帝厌恶自己的对手,最终把对手赶出朝堂。

  这简直与后世的真实商业斗争其实是抢公章一般如出一辙。

  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仁宗朝中后期,由于赵祯性格本就比较软,再加上他中后期身体不太好,处理政务的时间很短,导致朝堂上的宰相们权力越来越大。

  后来的富弼、包拯、文彦博、韩琦、欧阳修等人都曾经照着宋仁宗怼。比如包拯因为张尧佐的事情喷得赵祯一脸口水,欧阳修更是怼天怼地怼空气,直说宋仁宗昏庸。

  造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原因在于仁宗朝早期的宰相基本都是宗真朝过来的,更擅长表面一套背面一套。

  真宗晚期昏聩无能,把朝堂搞得乌烟瘴气,如果不顺他的意,就会被贬官,所以这些宰相们也就习惯了功劳推给皇帝,吹捧皇帝英明。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