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05章 家家干净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此。”

  “用这种方法,可以延缓土地兼并,也可以延缓老百姓们多生孩子,又能促进社会的财富,还能让官府获得更多的税收。”

  让老百姓少生孩子,朱棣实在有些接受不了。

  “你皇爷爷一辈子都在为提升人口努力,结果伱这么说,岂不是背道而行。”

  这就是认知的问题。

  农业社会人口越多,带来的问题也越多,当超过土地的负荷,不但不是国力的增长,反而是国力的消耗。

  但是这种旧有的观念,古今都是如此。

  例如投入更多的人到土地上,希望得到更多的土地回报,结果迎来了很大的教训。

  “父王,你认为是一个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国家要强大,还是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物产丰富的国家要强大?”

  如果眼前的人是朱元璋,朱高炽不认为自己能说服他。

  一个是对朱元璋的不够了解,二个是朱元璋从底层出身,铸造了坚硬的思想。

  他巨大的成功,让他不会认为自己是错的。

  根据历史的记载,朱元璋最喜欢说教,无论是对粮长,官员,太监,武将,勋贵,藩王都是如此。

  这么喜欢说教,说明了他对自己的见解,有非常高的自信,所以认为人们都应该接受他的经验。

  但是朱棣不同。

  朱棣本身没有朱元璋这种喜欢说教的行为,而且后世也是提出要让百姓小康的君主。

  所以朱高炽从此入手。

  果然。

  朱棣毫不犹豫的回答,很简短的说道:“国强民富。”

  朱高炽立马接道。

  “实现父王的理想,其实非常的简单,那就是要想富,少生孩子多修路。”

  ……

  朱棣无言以对。

  这话听上去很顺口,可却非常荒谬。

  怎么又跟生孩子扯上关系了。

  按照人们世俗的想法,家里多几个劳动力才是最好的,多子多福啊,家里儿子不多,算什么回事。

  “老大,你不了解百姓,农村男丁多,才能做完农活。”

  “农活很苦,臼米就是一项。”朱高炽举例,证明自己不是不懂农活。

  “农妇们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臼米,深受其苦,因为用的农具不行,大多使用石臼,好一些就是用碓。”

  “不是没有更好的农具,可老百姓们用不起。”

  “以后铁犁头,铁齿耙,铁耨等等农具,都可以让老百姓们用得起。”朱高炽慎重的说道。

  “只要给咱几年的时间,咱一定让北平府所有的农户,家家都有十八件农具。”

  朱棣呼吸加重了几分。

  长子的宏图大志,颇为广大。

  说起话来一套一套,又却很能激奋人心,连自己都为之动容,不过朱棣还摒得住,没有过多的表现。

  “翻土的,挖土的,除草的,臼米的,犁地的,撒种的,割谷的,晒谷的等等。”

  “有了齐备的工具,百姓们就能精耕细作,不但能缓解种地的一二成辛苦,又能提高土地的产量。”

  “更好的农具能解决许多的问题,以后家家都用的起铁,会造就更多的富余劳动力的。”

  至少想法是好的。

  而且说得有些道理,看上去也有那么一丝的可能,只是匪夷所思,与世俗观念不同,很难令人接受。

  朱棣想了又想,还未寻出破绽。

  难道真能这样吗?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