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4章 振奋人心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4章振奋人心

  “这个道理很简单。”

  朱高炽尽量用通俗的话,让众人都能听明白。

  “十个人需要十亩地,十亩地产出一百斤粮食,一个人一年吃十斤粮食,刚好满足这个需求。”

  “可这十个人,人人只能填饱肚子,买不起衣服,买不起农具,也买不起耕牛,什么商品都买不起。”

  这个比方,没有人认为是错的。

  工厂的杂工,不就是生活不下去的人,还有工程队大量的军户,都是家中人口多,而土地不多的贫困户。

  “那么这十亩地,用三个人种地,岂不是三个人就有了一百斤粮食?”

  这个比方,万三听懂了,他觉得不对呀。

  犹犹豫豫,欲言又止。

  “万师傅,屋子里都是自己人,有什么话还不敢说?”朱高炽笑着宽慰道。

  因材施用。

  万三是名合格的匠头,但是让他去外柜,那肯定会水土不服,只会一无所获。

  但是技术很重要。

  需要他们这些技术人员,明白工厂的发展方向,才能满足工厂的需求。

  万三忐忑的问道:“其余的七个人没有粮食,怎么填饱肚子?”

  “他们可以加入工业,靠生产获得工钱,可以通过钱来买粮食。”一旁的高珍主动解释道。

  万三双眼迷茫。

  这其中的跨度有些大,人老了跟不上新思维,倒是小九有些明了起来,脸上露出兴奋。

  “比如我们中华重工,制作商品,卖出商品,向工人们发工钱,这些工钱,不就可以买到粮食。”

  “这些商品,不但农户可以买,工人又可以买。”

  “不对呀,蒸汽机普通人买他做什么。”

  “这是个比方。”

  高珍无奈的说道,“我们的蒸汽机,是不是煤场买了?煤场扩大了产量,他们的煤,最后是不是也被普通人买了?”

  小九拉过师傅,小声道:“工厂产出的商品,卖给所有人。三个农户可以买,七个工人也可以买。”

  “小九说得通透。”

  朱高炽夸赞道。

  技术人员不傻,只是不像外柜的高珍那么对社会了解,论聪明,小九不弱于人。

  只要下了心思,很快就想明白了。

  “这层关系,就不是几间工厂的效用,而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分工。”

  “等于粮食通过这种新的社会分配模式,最后同样满足十个人的食物需求。”

  “粮食和十个人之间的需求,并没有变化,你们谁说说,发生的变化是什么?”

  这个新道理,太新怡了。

  一下子又扯到社会分配上。

  他们没有见过,的确想不出来,道理想得通,但是事务发展的结果,就很难推算出来。

  “唯一的变化,是社会多了无数的商品,并开发出了土地资源之外,还把其余的自然资源大幅度开发了出来。”

  “例如蜂窝煤,焦炭,铁道,铁道上的四轮马车,铁轨等等。”

  “本质上,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