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3章 用人之道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3章用人之道

  每窑三万斤煤,除了炼出一万八千斤的焦炭,其余的物质却不会凭空消失,变成了各种副产物。

  煤油和汽油不一样,不容易挥发,但是如果长时间不用,保存不当,也会挥发。

  而且挥发的气体,会有毒性,容易使人中毒。

  但是也不能抛剂量不提。

  后世煤油灯全世界通用,农村也大量使用,玻璃还未量产,不过也要不了多久。

  不久后。

  市面上的商柜,多了卖煤油的一斤装罐子。

  根据中华重工,朱高炽指导的思想。

  燃料,铁器等民生商品,要以廉价的价格面向市场,而煤油是新产物,产量也不足,所以面对的是有钱人的群体。

  “这油灯怎么这么亮?”

  一名读书人,看到商柜里的油灯,立马来了兴趣。

  “以前的油灯使用的麻油豆油,燃烧速度快,也不亮,在这种光亮下很容易看坏眼睛。”

  店铺主知道煤油的客源是哪个群体。

  煤油卖的贵啊。

  一斤就要三钱银子,比豆油贵了近十倍,普通百姓可用不起,但是有钱人用得起。

  煤油点灯的亮度,能吸引有钱人,店铺主不怕卖不出去,所以店铺主一口气进了十斤,每斤的采购价是两钱银子。

  “如果改用煤油,亮了百倍不止,屋子犹如白昼,而且燃烧时多了十倍,客人用起来非常的划算。”

  店铺主把煤油夸上了天。

  “煤油?”

  穿着丝绸长衫的读书人,用油灯旁的细木枝挑了挑灯芯,挑长了一截,亮度一下子更亮了,读书人的眼睛也发亮。

  “这一斤煤油可以燃烧多久啊。”

  店铺主不敢继续信口开河,有些方面夸一夸无所谓,但是有些方面不能太过夸大。

  “一斤煤油,先前的灯芯长度,可以不停燃烧五个昼夜。”

  五个昼夜。

  每晚燃烧一个时辰,足够使用两个月,这钱花的起,读书人家产不丰,所以需要精打细算。

  又问了几处事项,店铺主也交代了一些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读书人回家拿来油器,打一两煤油回家试试。

  一两煤油三十文铜钱。

  读书人的家族在固安,是当地的地主,他则有功名在身,进入北平的府学读书。

  到了北平花销可就大了。

  和同窗们的往来是一笔数目,读书的开销是一笔,房子的租金是一笔,总之每件事都要花钱。

  读书人的族人中,有人开矿,有人做官,也有人在山东经商,当然也有穷人,沦为为别人种地的佃户。

  读书人的家产,在族人中只能算中上阶层。

  读书人有功名,进入城里的府学读书,如此有出息,家里人舍得为他花钱。

  但是读书人知道自家不算大富大贵,所以煤油虽然买了回来,只有读书的时候才会使用。

  不久。

  来他家拜访的同窗们也发现了此物,啧啧称奇之余,让读书人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