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7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然还有许多不明之处,不过已经有了方向,不至于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

  “明年春季大招工,是否仍然以军户为主?”周世丰问道最后一事。

  军户招工已经不像最开始那么简单了。

  从军户贫困户,到后来北平全卫所的直招,如果明年继续大招工,恐怕会有些麻烦。

  “北平二十三卫,军户近十三万户,除去正丁,余丁,理应可以提供十三万名工人。”

  “不过考虑农田也需要壮劳力,但数万人还是能提供的,所以明年的招工,仍然以军户为主。”

  朱高炽坚定的说道。

  根据后世农史专家的观点,在战国时期,一个劳动力耕作能力在11.9亩。

  与《淮南子》所说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差不多。

  根据明亡后,隐居家乡,讲授理学并兼务农业,世称“杨园先生的著作《补农书》所言,“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亩。”

  综合诸多记载,与近代耕种情况,可以得出一个壮年劳动力,种植水田,一年可以种最多十亩,到十二亩田。

  北方水田亩产平均一年两石,风调雨顺的年景,一年的产量是二十石。

  军户的正丁,余丁,加上妇孺老弱,一年可以耕种至少三十亩的田地。

  所以最好的情况,是一户九口之家,老中幼三代,有三十亩的田,减去征税役税等,以及家中口粮,粮种,可以获得十几两银子。

  十几两银子,用来购买柴布油盐酱醋茶,以及其余的农具,锅碗瓢盆等,进入小康水平线。

  但这是理想水平,保持了农业互助,和性价比最高的农业模式。

  朱元璋下的旨意,规定农民有田五至十亩的,必须栽种桑、棉、麻各半亩,有田十亩以上者加倍种植。

  在北方,一户十五亩,是多数的情况,处于温饱线上,小康水平以下。

  十五亩的劳作力度,加上耕牛,只需要一对夫妻就能合作完成,可以进入小康水平。

  如果是两兄弟,各自成家,加上老人,一户三家人,则维持在温饱线上。

  所以朱高炽要做的是,抽出其中的一户人家,投入到工业之中,用工业品来换粮食。

  提升了经济水平,让一户三家人,同时进入小康水平。

  但是传统农业面朝黄土地朝天,哪怕是同样的所得,工人也是令农民羡慕的。

  而且工人的收入,本就远高于农户,可以换到更多的工业商品,从而拉开了距离。

  这其中需要培育市场。

  只发展生产力,需要百年的时间来完成市场,但是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学习后世分配社会分工,优化生产关系,则只需要一代人。

  朱高炽得出了结论,向周世丰强调道:“北平有十三万军户,可以提供十三万工人,中华重工的目标就是这十三万人。”

  “至于民户,则由补充经济组织,例如煤矿区,蜂窝煤作坊,成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