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5章 一厂抵全大明的产能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5章一厂抵全大明的产能

  技术报

  “宋朝时战争接连不断,促进了火药武器的发展。”

  “兵器研制者和统兵将领已经根据炼丹术士在炼丹制药中的火药配方,配制成最初的军用火药,出现了利用火药的燃烧性能把火药作为纵火剂而达到军事目的的武器-火器,开创了战争史中火器与冷兵器并用的时代。”

  大兴县以东,中华重工再次开设了新厂,工程部派了上千号工人在此地动工。

  铁道工程部的技术人员,来此地探测,会在此地修建一段铁道。蒸汽机工厂的技术人员,也在此地画量,会根据新工厂的要求,制定符合要求的蒸汽机出来。

  新的蒸汽机的安装位置,使用方法以及需要的环境,都需要双方的协商。

  现在开设新厂的制度和规模,和以前发生了变化。

  在中华重工体系下,有多方人员的参与。

  例如原料的采购,工艺的生产模式,新技术的运用,粮票制度的引进。

  而军工复合厂还要承担卫所的部分职能,情况要更复杂。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朱高炽根据形势需要,以及借鉴后世的分工模式,设立了诸多的部门,就是为此发挥作用。

  许多培养出来的人才,专业素养虽然比不上后世,但在当下的世界,可以说是最先进的模式,吊打整个时代。

  对火器的认知,朱高炽可以说超越所有人。

  在大明初期,因为战争的需要,火器发展迅速,火铳制造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增加了品种和数量,改进了结构,提高了质量。

  与此同时,又将诸多初级火铳加以规范统一,根据实战的需要,发展成大、中、小三种类型,对应手铳、碗口铳、大型铳炮在内的洪武系列火铳。

  火铳由军器局和兵仗局专造。

  铳身刻有铭文,记录造铳的地点和单位、监造官员的职务和姓名、造铳的军匠和民匠的姓名、用铳卫所的名称、使用火铳的教师和习学

  兵士的姓名、火铳的重量和造铳年月等,这些信息基本上反映了火铳制造和使用的情况。

  中华重工建造的军工复合厂,以生产新式火器为主,不生产传统的火器,算是勉强开了个口子。

  在西方火绳枪炮传入之前,则属于第二个时期。

  其中手铳尤为突出,除了制造工艺更加精细、产品精度更加提高外,主要表现在构造上的改进和配件的增加。

  第三个时期,就是在十六世纪后,西方火绳枪炮被大明缴获并得以研制。

  乃至崇祯派人去澳门采购西方火炮,请西方工匠改进国内技术,集合中西之长,新的红夷大炮,性能比同时期的西方同类火炮都要优越。

  后来明朝灭亡,清朝为了避讳“夷”字,改名为红衣大炮。

  形成了中国火器发展史上外来火器和传统火器同时发展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