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6章 蝴蝶的翅膀带来的变化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6章蝴蝶的翅膀带来的变化

  任何文明的先进,一定是有方方面面基础支撑的,绝对不是空中楼阁。

  京杭大运河,也就是大明人所称的漕河,在明初的时候,把元朝已淤废的多段,包括山东境内,开始了全面恢复的大工程。

  大运河作为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途径半个中国,当然有无数的问题。

  其中一个最难的问题之一,就是有多处的河段高低不一。

  例如在白塔河地区,瓜洲地区,仪真地区等地方,漕河的水位高于长江水位。

  那么在入口处就需要改建。

  传统的技术是用石头修建,形状为斜坡,为了进入漕河,船只首先要卸下货物,由苦力将货物沿着漕河搬运到岸上。

  然后用绞盘把船只提起来,靠着人力拖过斜坡。

  这种古老的技术,效率低下,船只在入口处等上十天半个月都不稀奇,而且操纵绞盘并不容易。

  最大的双重绞盘,需要高达一百人来合力操纵。

  而船只滑入水面时,因为落入低水位的长江产生的巨大冲击力,非常容易毁坏船只。

  技术上不停的进步,面对诸多的问题,出现例如在船头安装上栏杆,并将坚固的草席系在船头上,用来保护船只。

  朱高炽终于见到了几名从应天府来蒸汽机工厂,进行考察的工部官员。

  他们向世子行礼,在中华重工的总部,讲述工部负责水利官员提出的新思路。

  朱高炽听闻后久久无言。

  蝴蝶的翅膀煽动了。

  让本该在一百年后,明中叶出现,历时二十七年修建完毕的巨大水闸工程提前问世。

  工部的官员,想出了要在这几处地方,修建巨大的水闸工程的计划。

  起到的作用是:让船只行驶入专门的水道,然后又通过控制水闸进水和放水,让两处的水平线保持一致。

  不但节省了卸货和重新载货所需要的花费和时间,并且提高了船只通行的效率。

  每次开闸的过程,可以满足上千艘装满漕粮的漕船快速通过,一日一夜可进百余艘。

  这项巨大且宏伟的工程,让世界震惊。

  明朝亡国后,清康熙四年,荷兰使华团所写的日志,就有对这处工程的描写。

  后来勒康特传教士和他的同事阿蒙尔德·蒙坦那斯,根据荷兰使团的日志的内容说道。

  “如果不充分肯定中国人那无与伦比的能力,欧洲人是意识不到这些良好水闸的作用,和高大而厚实的防护栏的坚固性的。”

  而技术当然不止于此。

  因为水闸技术的出现,带来的许多问题,又产生了诸多解决问题的新技术。

  例如防止黄河携带过量的泥沙,在入口处超过漕河。万历六年,总督河道的潘季驯上奏,拉开治河沙的大幕。

  例如修建排水沟,安装了控制洪水的闸门,制定分洪方案,泄洪区等,这套明朝的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