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4章 应天府仿制蒸汽机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4章应天府仿制蒸汽机

  大殿中。

  朱元璋默默听着李道信的声音,其中最引起他触动的,是来自北平的密疏。

  在北平工业化之前,每年生产铁料产量是五百余万斤。

  这个生产产量,在全国各省中的排名属于中下。

  到了洪武二十八年。

  北平全年生铁产量超过了三千万斤,而在今年开春时,北平生铁产量有了大突破。

  因为从去年获得南方商人的支持,加上各种引导促进政策,以及数年发展打下的底蕴。

  在今年的开春,虽然还只是开始,但是北平各座矿场和工厂满负荷运作下。

  生铁产量已经超过了一千万斤。

  按照这个态势,北平今年的生铁产量,将会突破一亿斤,这是什么概念呢。

  五万吨。

  超过明初时,全国的铁产量。

  对铁的重要性,先民是知道的,虽然还没有详细的理论支持,但是对敌方势力严格封锁铁料资源可见一斑。

  北平的成就不只是如此,可光这一项,朱元璋已经大受触动。

  李道信不敢抬头看圣人的样子,更无从得知圣人的心里想法,也不愿意去猜测。

  反正李道信看完这封密疏,他被狠狠的震撼了一番。

  朱元璋坐在垫着厚褥的榻上,背后还有靠枕,他年龄大了,太老了,需要这些软物件来支撑他。

  听完了李道信的念读,朱元璋不发一言。

  关于北平的密疏,正好放在他桌前,他的手背全是皮,松垮垮的褶皱,这只树皮般的老手,手指来回摩挲封皮。

  而在北平密疏的旁边,是朝廷官员的奏疏,要开发矿场,支持商人投入。

  对于让商人开矿,朱元璋是支持的。

  取消官铁,放开民铁的政策,正是出自于他的旨意,让大明的钢铁产量超过了宋朝的两倍有余。

  不过。

  朱元璋想的不是这些。

  通过锦衣卫多年不断的密疏,北平的景象,已经展现在了朱元璋的脑海中。

  令他迷茫的是思路。

  军队的维护和运转,需要耗费庞大的资源,百姓们深受其苦,每一次的对外战争,对老百姓都是劳民伤财。

  “老四在二十四年,对大漠动兵,虽然俘获牛羊无数,可对比消耗的物资,不过是杯水车薪。”

  “所以朕不愿贸然动兵。国虽大,好战必亡!”

  朱元璋自言自语。

  台阶下,李道信面无表情。

  “观史书,皆是如此,汉武帝丰功伟绩,可正因为连年动兵,以至于百姓深受其苦,以汉武帝下罪己诏结束。”

  “百姓需要的是安居乐业,朕幼年时,也是如此想法,所以朕希望消耗百姓最小的力气,就可以满足治理国家的需求。”

  “军队自给自足,各地官府治理也是追求自给自足,让百姓受到最少的影响,而百姓们的生活,也是尽力让他们自给自足。”

  “所以朕让百姓们自己种菜田,自己种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