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07章 地主的迷茫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07章地主的迷茫

  陶杰委屈的说:“按照技术报上学到的话来讲,应天府那边的配套产业跟不上,原本生产成本就高于北平,后来中华重工在市场投放了大量二手蒸汽机,我那厂子就办不下去了。”

  张薄点点头,明白了陶杰失败的所在。

  此人不是败在商业,而是败在环境。

  北境的商业环境已经超过了大明,所以在北平之外,是无法打败北平的。

  陶杰一直在寻找自己失败的原因。

  通过熟读技术报,陶杰有些初步的认知,但总觉得不够清晰,所以他诚心请教张薄。

  “按道理来讲,江淮地区是大明最富裕的地方,生产力不弱于北平,为何我会失败这么彻底呢?”

  三人的交流,吸引了其余的人们,不少人纷纷围了过来。

  张薄露出笑容。

  他当众说道:“江淮地区在传统的生产力上达到这个高度,已经很了不起了。”

  中华重工流出外部的人才,张薄对中华重工有高度的认知。

  商人们希望通过张薄,同样加深自己的信息。

  说完了套话,张薄才认真说道:“在新的报纸上发表出来的信息,北平从人均用铁一斤九两,增长到三十九斤,增加了整整二十倍。”

  “二十倍是什么概念?”

  张薄的声音越说越激动,充满了激情,让人们听得更加投入。

  仿佛舞台的主角。

  张薄手舞足蹈,夸张的肢体语言,看上去更为的有力。

  “换句话说,以点带面,北平的社会财富增加了二十倍!”

  “这是什么扩张速度?”

  “哪怕是江淮地区最富裕的盐商,一辈子都达不到的增长水平,走私盐都没有这么高的回报率。”

  人们情不自禁的露出笑容。

  他们这帮人在北平发展中,或者说北平的发展,增加了无数的有钱人。

  小商人变成大商人,大商人变成掌握了资本的势力。

  例如张德辉。

  煤炭行业协会的重要成员,煤炭行业大亨。

  这已经很夸张了。

  但现在张薄在开平搞出的新模式,相当于加了杠杆,更是不得了,别人还在奔跑,他已经坐飞机了。

  所以张薄成为了北平最红的人。

  “北平的先发优势,和北平目前的商业体量,犹如徽商。”

  张薄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解释。

  “徽商的环境超过其他群体,所以徽商在大明全国各地经商,有了无徽不成商的说法。”

  “这是商业必然的趋势,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徽商往外流动,传遍全国,北平也是如此,以后只有北平往外输出,而没有往北平输出的事情发生,因为北平工业生产力的发达!”

  如果朱高炽在这里,他会理解成也是后世美国高喊自由贸易的原因。

  以美国当年的工业生产能力,所谓的公平竞争,对生产力弱的国家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真要是追求公平,当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