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17章 朱元璋的担忧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17章朱元璋的担忧

  洪武三十三年春。

  大地春回。

  “卖报啦。”

  “卖报啦。”

  京城南区。

  淳化新城的街头,卖报的孩子们,用着报社发的书袋,装着最新的旬报,寻找着买报的客人。

  “叮铃铃。”

  用石砖铺设的宽广街道上,中间是两条铁轨,马拉公车的车夫,摇晃着铃铛,提醒人们不要占道。

  以铁轨为分界线,人们靠右行走,马车以及骑着牲口的人们,大多数靠近铁轨这边,而行人们则靠两旁。

  街头修建的公用茅房,分为男女茅房,男左女右,隔墙不但写了汉字标明,还用石灰画了白色的裙子与裤子的图案,哪怕不识字也能看得明白。

  此时。

  天色很早。

  最后一趟的粪车,粪车车夫从公用茅房里收集完“农家肥”,趁着人还不多的时候,离开了新城区。

  犹如五年前的北平。

  只是这里的发展速度更快,因为前后调集了几十万工人,称之为大明速度。

  “学者发现,天上许多星星其实是太阳啦,还有金木水火土之外,又有两大星。”

  衙门的门口。

  报童喊道。

  每个地方的人们,喜欢看的内容不一样,报童摸清楚了行情,根据每旬报纸的重点,去不同的地方,每日发给他的报纸,他都能卖完。

  “小孩。”

  两名穿着工字装的中年人,提着黄色的公文包,向报童招了招手。

  报童露出了笑容,提着自己的袋子,一袋子的报纸分量可不轻,小孩摇晃的跑了过去。

  “哟呵。”

  “又发明了新机器。”

  中年人打开看了看,不顾报童着急的神色,递给了他的身边的同伴。

  “赤道仪定了坐标,提出了黄线赤线,以后可以用数字,就能明确具体的地方。”

  报童生怕他们看完了报纸的内容,不给钱就走了,又听到中年人的交谈,忍不住竖起耳朵。

  报纸上的内容他看了,许多字不认识,认识的字,合起来他又看不懂。

  报纸上写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先民,楚国的甘德与魏国的石申天文学家,写的《甘石星经》,观测了金木水火土的运行轨迹,发现了五个行星出没的规律。

  还发现了木星的伴随星,八百颗太阳的名字,测定了一百二十颗恒星的方位,创造了天文学。

  留下了赤道与黄道的轨迹,内外度数,也就是甘德理论,与石申理论。

  根据甘德理论与石申理论,一位姓黄的学者,提出了他的黄氏理论,定下天文宇宙观,黄与赤线。

  在甘德与石申发明的赤道仪的帮助下,与马蓬瀛夫人一起证明了大地是圆形,围绕太阳转的理论,称为马黄宇宙概念

  并且改进了牵星术,制定了新的牵星测量板,推动了大明的航海,天文,地理大发展。

  报童不明白有什么作用。

  “你为什么不上学。”另外一名中年人,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