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21章 皇太孙比圣人要沉稳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保定府,开封府,武昌府,长沙府,衡州府,永州府,桂林府,全线通车。”

  徐宁激动的说道。

  朱高炽一脸欣喜,多少年了。

  铁道工程从无到有,全国建造铁道工程的工人规模,也达到了六十万。

  用了八年的时间,修通了第一条大明南北通车的铁道,全程四千五百里。

  理论上最快的速度,从北平到广西桂林,只需要六天的时间。

  当然现实是不可能的。

  沿途停靠、调度、补给等,大概需要十天的时间,从广西桂林到京城,需要从长沙转向,由江西抵达浙江,然后北上京城。

  “幸亏有皇太孙殿下的鼎力支持,否则大明的铁道,如何会修建的这么快。”

  快吗?

  听到徐宁的说法,朱高炽倒是不觉得快。

  大明的铁道,总里程达到了两万一千余里,平均每里使用铁道工人两百三十八人。

  还不算背后产业链的工人,加起来就是更多。

  不过这也是带动生产建造的大杀器,直接把大明的国力拉到了不同的层次。

  徐宁看不到朱高炽的内心,继续如常的汇报。

  这是铁道工程部的功绩,他必须每个字都要说清楚。

  “修建铁道耗费的铁料,主要是钢,生铁太脆,容易裂开,熟铁太软,遇到高温容易变形。”

  从最开始的熟铁,到后来的钢,铁道工程部的技术,也在市场需求下,日异月新的发生变化。

  朱高炽知道徐宁说的钢。

  古代有炼钢

  至少在南北朝就已经有了最初的制钢法,称之为“灌钢”,又或者“团钢”。

  “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封泥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

  意思是说:社会上所说的炼钢,就是在炼钢炉中,把熟铁屈绕成盘,并将生铁片嵌在盘绕的熟铁中间,然后用泥把炼钢炉密封起来烧炼。待炼成后取出来锻打。用这种方法炼出来的钢,就称为团钢,也叫灌钢。

  这是宋朝以前的炼钢方式,虽然能炼出钢,但是产量低,效率低下,只能满足农业社会的需求。

  到了明朝中期,有了更先进的炼钢工艺,例如天工开物中所言的炼钢工艺。

  炼钢的辅助材料,发现了更廉价,到处都能获得,而效果却更好的材料。

  开始使用钢炉,提高了冶铁的温度,质量和成本上都得到了大突破。

  然后是明朝中晚期。

  苏钢的发明。

  新的炼钢工艺,产量和技术上都有了巨大的变革,而且苏钢的工艺,一直到新中国六十年代都在使用,可见其先进性。

  简而言之。

  宋代以前,古代对炼钢尚处于摸索阶段,并不稳定,宋朝时期,炼钢技术得到成熟,但生产工艺导致产量有限,明朝后期大突破,产量和技术上升到了新高度。

  后来连天工开物都在清朝消失,整个中国都不知有此书,新中国之后,还是有人从日本传回来,人们才知道原来中国古代有这么多当时先进的技术。

  类似天工开物的书籍,消失的不知道有多少,并不是每本书都有天工开物的运气,能流传到国外得到保存。

  清朝的钢铁产量逐年下滑,到了清末洋务运动才增长,之前的炼钢技术不但没有继续发展,反而下滑失传。

  总之。

  明朝中末期的苏钢法,提前两百年发明了出来,为大明改进的铁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过在传统技术上得到发展,密云分区和湖广分部的冶铁技术人员,建造了更高大的炼钢炉,产量上超过了大明后期的苏钢工艺的产量。

  徐宁感叹道:“各项用铁,总共用掉三十七亿八千万斤铁料。”

  一百八十五万吨。

  这么多年,平摊下来算什么。

  朱高炽还是不怎么在意。

  终于发现了皇太孙殿下的态度,徐宁忍不住惊讶。

  竟然面不改色。

  皇太孙果然是非常人物,哪怕是圣人听闻后,也都震撼无比,不如皇太孙的镇定。

  看来皇太孙比圣人要沉稳。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