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51章 天下第一社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类是社会性生物。”

  “在我们的进化过程中,从开始觅食和狩猎,我们就已经倾向于在日渐庞杂的社会群体中生活和工作。”

  “这些群体范围包括简单的家庭单位,氏族和部落,村庄和城镇,以及城市和民族国家。”

  “人类集体生活和工作的自然天性促进了文明社会的形成,因为先民高度的农业发展,于是有了道学的诞生。”

  “受到人类知识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形塑,反过来,我们居于其中的社会的性质影响着我们的社会行为,实质上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道就是社会关于个体如何在群体中行动,以及群体是如何形塑这些个体行为。”

  “农业社会稳定,人们追求自给自足,而北平的工业化发展,带来了物资的蓬勃发展,经济的大循环,于是有了工业之道。”

  听着读书人的讲解,年轻人感受到对方有些勉强,说的很空洞,但是也启发了他。

  “北平的教学,以事业为重,而我看来,学习的内容应该分为两类,一类是德行,一类是事业。”

  “两者并冲突,对于理学,北平颇有些放弃,专攻于术,在下认为应该德业并举,不能有所偏废。”

  “在德与业两者的顺序上,则有先后之分,即道德较之其他学习内容具有优先性。”

  “北平常提精神文明建设,可精神文明建设从哪里来呢。”

  “对于宋朝,北平报纸给予批判,说宋朝之文明强盛,前所有为有之,可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导致宋朝社会风气不懂责任,不愿意付出,歧视士兵。”

  “可文明之强盛,难道不也是有理学的支撑吗。”

  “扩充自己的善根,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是成己;把善心扩大到他人身上是成物。”

  “不正是皇太孙殿下,当年在报纸上倡导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社会?”

  读书人愣住了。

  他收起了内心的傲慢,深深的拱手行礼。

  “前辈的学识远超于我,我为我刚才的傲慢,向前辈道歉。”读书人诚恳的说道。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问不分先后,互相交流才能一起进步。”年轻人客气的说道。

  读书人邀请年轻人参加他的读书会。

  “读书会是我当年在北平工人子弟中学发起的,后来我进入了北平国子监,与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结社读书,虽然只是玩物,可也能互相交流思想。”

  年轻人大喜。

  “咕噜噜。”

  突然,年轻人肚子传出的声音,让年轻人脸色通红。

  “哈哈哈。”

  “还不知道朋友高姓大名?在下姜宾知,祖籍应天府,就读于北平国子监。”

  “免贵姓曹,名端,祖籍河南渑池,前来北平游学。”

  “走。”

  “我请你吃饭,朋友之间不许客气。”姜宾知亲切的拉着曹端,曹端没有拒绝。

  北平来了一位厉害的年轻人。

  他的学问和求知精神,让北平国子监轰动,甚至有人夸赞,曹端是大贤。

  大明第一读书人种子。

  短短的几个月,曹端的名声传遍了大江南北,由北平国子监出面,亲自为他举荐,获得了人才津贴。

  有了人才津贴和资格,曹端逛遍了北平大图书馆的二楼和三楼。

  与当下大明最高学府之一的北平国子监师生进行交流,成为了北平国子监的盛况。

  辟邪倡道,推尊太极,上溯宋儒,躬行实践,教化预养,海纳百川。

  北平国子监的学生们自发成立的读书会,改名为了理学社。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