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04章 求道的学问家一路向西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04章求道的学问家一路向西

  赵胜提出了曹端此人。

  说明了此人的影响力,已经无法继续韬光养晦下去,哪怕曹端才三十岁,这样的人,多半不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失去光泽。

  相反。

  因为大明国力的增加,社会的进步,此人仍然提出了太极说,也就是二元论。

  能被同时代的读书人所推崇,甚至有人提出曹端是第一人,自古以来文无第一,可见此人的成就,达到了什么样的地步,乃至于后世都在推崇。

  “叮叮咚。”

  花园里的喷泉,喷出的水洒落到假山之中,四周栽种了常青松柏和五彩斑斓的花卉。

  两侧是两条长长的走廊,廊檐下挂着古色古香的红灯笼。

  走廊的柱子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彰显皇家园林的尊贵气质,尽头是不同景色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花园中,每个亭台楼阁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

  朱高炽安静的踩在地面铺设着青石板路上。

  没有心思赏看道路两旁的绿草如茵的草坪和盛开的花卉。

  不远处,有一座人工湖,湖水清澈见底,湖中有一群悠闲的鸭子在嬉戏玩耍,湖的四周是茂密的树林和山石,形成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

  文华殿的花园里,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和清新的气息,让人感到宁静而舒适。

  平日里不光是朱高炽,还有内阁阁员与文华殿官吏们,经常来到这里散心,成为了文华殿人最多的地方。

  而文华殿已经是大明天下的政治中心。

  这里的一言一行,牵扯天下万物。

  洪武三十年的时候。

  报纸上经常出现曹端的名头,过了两年,此人逐渐“销声匿迹”,市面上一夜之间失去了他的身影,人们大多都遗忘了他。

  永乐三年秋。

  曹端的名声,和他的多元说学问,悄无声息之间,已经让各派理论家刮目相看,连北平国子监都以曹端为荣,需要知道曹端才三十岁。

  任何事物的兴起,必然符合社会的规律,成为大众所接受,并且推崇的主流。

  包括清朝同样如此。

  极度的压迫下,没有反抗办法的百姓们,只能遵权。

  敬重权威。

  简而言之,投降了,别打了。

  那么在中国古代呢。

  朱高炽仔细的思考,该如何面对这样的巨大“怪兽”。

  礼道崩溃。

  孔子也不得不承认,时代不同了,大家不再守礼,于是提出了仁的思想。

  统治者要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以政为德,主张恢复周礼,承认制度随着时代的变化应当有所改良,并提出敬鬼神而远之,关注人和社会。

  然后是孟子。

  同样主张施行仁政,以仁爱之心待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提出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这就是同样的贵族征伐的社会下。

  西方和东方的社会风气却截然不同的原因。

  西方贵族在领地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