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46章 让大明百姓不满的阉工福利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学获得了第二次大爆发,并且比第一次大爆发更加的细致和庞大,各项学科的理念,进入了新的赛道,质量、温度、速率、力等都提出了基本概念。

  速度快或慢、温度高或低、力量大或弱开始有了统一的理论以及锚点,例如温度的锚点,人们很快想到了冰,把冰当做温度的锚点。

  与西方不同的是,西方有神的压制,但是东方没有,虽然东方也有神和儒,可这两者并没有如西方那般大的压迫和约束力。

  所以社会上虽然出现了一些反对的言论,并不能让学者们放弃研究。

  犹如历史上的明朝,大量的学者与西方传教士沟通和互相学习,同样也有反对的声音,甚至提出出台法律限制,可也不能阻挡这样的现象。

  哪怕朝廷试图提出约束这样的学问交流,涉及到敬祖的原因。

  但是对新学问的求知,是古代文人们的热衷的事物,很早就有了圣贤之言,特别是明朝中后期本身新学就在大发展的基础上。

  最终西方的传教士,仍然能走遍中国大地各个角落,连四川在张献忠手里时,也有不少的传教士脚步,留下了大量的史料记载。

  这是因为明朝时期,换个角度看,皇权早已被关在了笼子中,皇帝的声音,甚至不能影响到京城,只能约束皇城,因为皇城里的太监们才是皇帝的奴仆,天下臣民却不是皇帝的奴仆,这个现象在清朝得到了改变,天下人都是皇帝的奴仆。

  天津。

  大明化工产业基地,焦炭炼制厂的氨水经过简单的蒸馏处理成为粉,运输到天津的工厂,制作成化肥,然后供应给全国。

  农户们结合农家肥使用,产量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大概有三成左右。

  这个三成,建立在中国古代农业高产之上,为大明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加上经济的发展,更多耕地的开发,例如原来保定的得胜淀。

  这里原来是洼地和沼泽地区,二十年的时间下来,变成了北平最肥沃的田亩地区之一,开垦了百万亩以上的肥田,每年供应几百万石的粮食。

  而北平行省甚至不需要动用这批粮食,因为各地的粮食自给自足,这几百万石的粮食,可以用来让更多的人口离开土地,以及做其他的事情。

  如何把粮食有利的消耗掉,而不是腐烂在仓库里,也成为了朝廷头疼的事情。

  做不成这件事,农户们手中的粮价本来就很低了,再低的局面下,会超过农户们的温饱底线,带来更多的麻烦,农业的稳定,是工业的根基。

  天津的码头上。

  工人们操作吊机,把轮船的木头转运到货车上。

  轮船的木头,经过金州的木头厂处理,那里有使用蒸汽机的滚动铁料机器,几十圈下来,能把树木处理成光滑的圆木头。

  圆木头一根根的运入货车车箱里,等装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