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692章 理想与现实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官场之间有默契,锦衣卫的动作这么慢,给足了地方时间,但是地方没有解决,锦衣卫也只能硬着头皮去抓人,陶鏴的住处满是人。

  狱中的陶鏴一个月来已经很虚弱。

  年近五十的陶鏴,与弟子们回忆年轻时候的事迹,开始变向的交代身后事,主要是自己的学问和思想。

  布政使非常的无奈。

  “陶公趁锦衣卫没有到来前躲一躲,等过了这段风波,太子殿下怒火平息了,再托人求求情,事情大概率也就过了,岂不是两便。”

  同时也包含了君臣、父子、兄弟、朋友相互平等的思想等等。

  文楼。

  看到师傅的神态,知道对方没有改变主意,朱瞻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他愤怒地说道:“为什么每个人都来逼我?为什么没人为我想一想?每个人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从不为我考虑。”

  大明社会的工业发展,促动了经济的繁荣,经济的繁荣表下,又是人们高度的自由活动,更频繁的交流才能有繁荣的贸易。

  北宋军事上失败的问题,绝对不只是对军权压制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

  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既要维护皇家的尊严,又要面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各种挣扎和矛盾,不知道如何是好,生怕引起父亲的失望。

  陶鏴认为社会上人生来平等,谁也不比谁高贵。

  果然,太子殿下捉拿陶鏴的消息在报纸上小幅刊登,大多数的人并没有反应,只当做茶余饭后的闲事看待,但是也有人充满了关切。

  杨溥安抚道:“太子不要过于焦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追求,不一定都是为了自己。太子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勇敢地面对一切。”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思考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接着,他又坚定地补充道:“但是,大道永远是大道,它不会因为我们的恐惧而消失。既然大道就在那里,人们就应该勇敢地靠近它,哪怕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可惜。

  与德里苏丹国的战争已经开始了准备,朱高炽没有太多的时间。

  多番的手段下来,朱瞻基强硬的压下了此事,至少民间再也没有了动静,才过了半个月而已,原本有些声音立刻消失的无影无踪。

  要求锦衣卫不抓人的是皇室,同样的道理,皇室也可以改变主意,允许锦衣卫抓人。

  杨溥愣了愣。

  望着文华殿的方向,朱高炽脸色很平静。

  朱瞻基脸上有深深的疲惫和痛苦。

  太子有自己的属官,但是没有人敢乱出主意。

  杨溥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激动。

  地方上收到配合抓捕公文的官员不敢拒绝,但是陶鏴临时的居所已经踏破了门槛,一波又一波的人来劝告陶鏴。

  朱高炽想起了一个人。

  只有父皇满意自己,才能证明自己做的好。

  人们惧怕开放的社会。

  有人告诉陶鏴,只要他认个错,事情就结束了。

  任何事物都是有迹可循,而且是必然的现象。

  他的弟子和朋友们劝不走陶鏴,他们挡在锦衣卫的身前。

  官员们议论纷纷,文华殿内气氛紧张,朱瞻基坐在案台后眉头紧皱。作为太子,他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压力,既要顾虑父皇,还要做好任何事情。

  朱能抵达撒马尔罕,开始集结西部军队,根据内阁与兵部的商议,不再动用全国的军队,而是使用西部军队与京营。

  锦衣卫已经抵达了浙江,得知陶鏴还在原地,愣愣的看着布政使。

  虽然普通老百姓们不懂这些道理,但是社会的确正在无形的发生变化。

  大明工局以及国子监等等,皆不准接触此人。

  明朝历史上绝食而亡的思想家还真不少。

  为了自己的大道,何心隐同样选择付出生命。

  陶鏴开始了绝食。

  除了对明军的信心之外,还有就算战争失败了,也不会彻底动摇明军的根基。

  比较起永乐朝的对外战争,朱高炽选择了保守。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