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5章 黄袍加身,陈桥兵变_剪辑历史,开局盘点十大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权。

  李筠乃是后周的一员悍将,他先后历经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诸政权。

  郭威称帝后,提拔李筠为昭义节度使,坐镇潞州,李筠担任昭义节度使的时间很长,地位相当稳固,是一位非常有实力的地方诸侯。

  赵匡胤政变夺权后,积极拉拢诸地方势力。

  在这个“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年代里,许多地方势力纷纷向新的中央政权表示效忠,可昭义节度使李筠却没有丝毫的动静。

  宋太祖心知李筠的实力雄厚,于是便主动拉拢,许以高官厚爵,派使节抵潞州,加封李筠为中书令。】

  【可在开封的使节抵达后,李筠却出人意料地在招待宴会上,令人请出了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画像。

  李筠命人将画悬挂于厅壁之上,而后对着郭威的画像号啕大哭起来。

  此举表明李筠不愿归顺新朝廷,究其原因,并非他仅仅忠于后周,而是他认为赵匡胤乃是后辈,现在居然就这样爬到自己脑袋上,心中有甚是不满。

  况且赵匡胤授予他中书令之职,表面上是升官,实际是要削夺其兵权,这一点,李筠又岂有不知之理。】

  “呵呵.朕当时咋没想到。”赵匡胤尴尬的笑了笑。

  【在得知李筠抗拒北宋的态度后,北汉皇帝刘钧便秘密派使节会见李筠,并邀请他共同起兵,对抗新成立的大宋政权。

  建隆元年(960年)四月,李筠与赵匡胤的战争,爆发了!】

  【赵普看到形势严峻,于是力劝太祖赵匡胤御驾亲征,同时自己也随同前往。

  赵匡胤从其议,御驾亲征,命赵普留守京师,但赵普依旧请求随军出征,赵匡胤只好答应。

  而李筠这边,仗着有北汉政权的支持,他显得信心十足。

  同时,在他看来“吾周朝宿将,与世宗义同兄弟,禁卫之士,皆吾旧人。”他认为只要自己扛起郭威、柴荣的大旗为号召,后周旧将以及禁军官兵势必会倒戈,推翻赵匡胤的政权。

  可是李筠的判断完全错了。

  赵匡胤对后周旧将恩威并施,官照当甚至还获得提拔,俸禄照领,有几个人还会想着为后周效忠呢?

  对于李筠的叛乱,赵匡胤是有充分准备的,当战火燃起时,他马上便派出大将石守信、高怀德率部进讨。】

  【李筠虽然得到北汉的援助,可是他与北汉的矛盾很快便暴露出来。

  北汉与后周原本是世仇,而李筠又口口声声自称后周遗臣,这就令北汉皇帝刘钧大为不满。

  同时,刘钧又派了一名监军到李筠军中,这也引起李筠了的不满。

  基于这种互不信任的态势,双方联合作战的力量遭到了严重削弱。

  赵匡胤派出石守信与高怀德后,他俩人很快便取得了进展。

  石守信与高怀德的军队,在泽州南大破李筠及北汉联军三万余人,生擒北汉将领范守图,并击杀了监军卢赞。

  连吃败仗后,李筠只得龟缩在泽州,撄城固守。

  然而六月,宋太祖赵匡胤抵达泽州,亲自坐镇前线,指挥攻城。

  皇帝亲临令士卒士气暴增,宋军派出一支敢死队攻城登上城墙,泽州陷落。

  李筠不愿成为宋军的俘虏,在城池陷落后,他选择了自焚身亡,这位昭义节度使从起兵到败亡,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其实北宋军队一开始的战力还是很强的,要不然也不能做到南征北战连战连胜。”

  “只可惜,杯酒释兵权后,北宋又定下了抑武尊文的国策,这才导致宋朝百年积弱。”

  “希望宋太祖看到视频直播后能够做出改变,也希望‘靖康之耻’永远不再重演.”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