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7 前方扬州,此河不通!_大清话事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船队驶入东水道,靠岸卸货!

  船夫们很卖力,

  想着赶紧卸完货,返回江那边的京口,这一趟就算是有惊无险,净赚2两白银。

  2架跳板,中间间隔1尺。

  老顾赤膊上阵,俩人协作,抬着炮筒

  步伐保持一致,不轻不重。

  像抬宝贝一样,把船舱里的5门3磅霰弹炮安全弄下了船。这活儿,非老水手搞不定。

  ……

  返航时,

  逆流而上,船速就慢多了。

  但好在都是空船,所以船速勉强还能接受。

  接近京口时,

  他们望见了第2波船队满载而下,船速飞快。

  擦肩而过时,

  互相还隔空打起了招呼。

  “哥哥们,江北安全吗”

  “安全,放心的去吧。”

  有心人注意到了,第2波船队压根没有战舰护航。想来物资的重要性打折扣了。

  只是每艘船上,都有一队士兵押船。

  这些士兵会随同物资一起登岸。

  扬州段东水道,繁忙无比。

  突然,

  一支50艘船组成的船队驶来。

  炮台上的士兵只是瞅了一眼旗帜,就大喊道:

  “陆军大臣兼第1军团,林总指挥来了”

  ……

  林淮生,

  带着第1军团4个营,还有30门火炮来了。

  考虑到卸炮困难,他还拆来了一架吊车。

  先假设吊车,用石条和水泥浇筑底座。

  但是,在水泥终凝之前,吊车是不能投入使用的。

  士兵们鱼贯下船,

  在军官的指挥下投入紧张的工作,挥舞着铁铲奋力挖掘工事。

  燧发枪架在十步内,随时可以取用。

  拒马都是半成品。

  士兵们只需将尺寸接近的木棍用麻绳捆绑起来,形成一个个移动障碍物。

  木桩的尖头经过了表面碳化处理。

  仅仅半天,

  就围绕东水道附近,构筑了简易的营寨。

  林淮生如释重负。

  最危险的时刻终于过去了

  接下来,清军就算出动骑兵,也没法把自己推下江了。

  ……

  南靠长江,东靠大运河东水道。

  抢滩阵地,纵深宽阔。

  “让所有的骑兵,所有的参谋全部到我这报道。”

  “是。”

  32个参谋,50余个有马斥候。

  林淮生望着这些人,开始调兵遣将:

  “从即刻起,你们直属本大臣节制。江北之战规模宏大,本官的每一道军令你们都务必执行到位,违令懈怠者军法从事。”

  “遵命。”

  “第一道命令,弄清楚目前有多少士兵多少门火炮多少斤火药你们5个人负责,半个时辰后报于本官。”

  “第二道命令,将大营向西、向北扩展6里。分别出动1个营,先构筑支撑点。所需辎重物资,你们4个负责。”

  “第三道命令,码头堆积如山的后勤物资,你们4个负责清点分类,你们2个负责调配分发到各营各队。给后续船队腾出空间。”

  “第四道命令,注意调配物资种类,多余的暂时停运,把船舱留给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