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9 海兰察颇有定力,无奈林淮生步步紧逼!_大清话事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79章海兰察颇有定力,无奈林淮生步步紧逼!

  5日后,

  吴军登陆总兵力超过了2万。

  蜂窝煤、大米、白面、活的牲畜、蔬菜、盐巴油脂、常用药材也运来了130船次。

  林淮生岿然不动,

  一个上午听完了20几个参谋的汇报,口授了10几道军令。

  电光火石之间,

  他明白陛下为何不亲征江北了,如此沉重的负担,健康人都受不了,何况患病未痊愈的陛下。

  想到这里,

  他又有些担忧,不知陛下的病情到底如何。

  江宁君臣奏对时,陛下卧床看似没有大碍,但是他总有些心神不宁。

  ……

  斥候匆匆进帐:

  “报,江北大营清军按兵不动,扬州城城门紧闭。”

  林淮生点点头,召来一参谋:

  “传令,第1军团5个营携带20门大炮,西出20里构筑前哨大营。若清军大举围攻,坚守待援。”

  “遵命。”

  1个时辰后,

  2500士兵开出大营,携带辎重车辆120辆。

  清军斥候只是远远窥视,并不出手。

  吴军登陆场在江都,距离仪征的江北大营实际距离只有50余里。

  林淮生此举,

  是试探,也是挑战。

  如果,海兰察继续稳如老狗的话,他会像下跳棋一样,以前哨基地为跳板,再向前拱5营。

  ……

  江北大营,

  海兰察听说后,沉默了一会。

  对帐内的一群总兵副将说道:

  “吴贼当中有聪明人,看穿了本官的用意。”

  “僵持下去对我官兵是有利的。我们背靠苏皖,粮饷补给源源不断,吴军就不一样了,他们要越过长江补给。这其中就存在很多风险。”

  徐州镇总兵王世仁,低声说道:

  “台风~”

  “嗯。”

  海兰察在仪征驻扎超过1年,知道夏秋之际的台风威力颇大。

  一旦台风起,长江就是天堑。

  也许,10天左右吴军都得不到补给。

  “本官其实很希望吴贼分兵掠夺江北市镇,如果他们先去打扬州或者通州就更好了。”

  众将官若有所思,扬州城兵力空虚,城防兵力仅有2000,都统原来是故意的。

  海兰察想法是好的,可惜李郁和林淮生都不傻。“

  ……

  “都统,大营有6万兵丁,我们不惧吴贼。大不了面对面的厮杀一场。”

  “是啊。火器咱也有!”

  这半年,京城各衙门一共督造火绳枪1万余杆,其中3000杆拨去了湖北,6000杆拨到了江北大营。

  兵部督造的240门红衣大炮、300多门子母炮,也顺着运河运到了仪征。

  甚至,

  还允许徐州镇自设火绳枪造办处,工部派员督造。

  海兰察眼里冒着寒芒:

  “诸位弟兄,各自回营鼓舞士气,备战吧。”

  “。”

  ……

  海兰察重点巡视了3支精锐。

  第1支是大清的“刀锋”――索伦马队,800人,一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