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零二十五章:千佛高窟_民国诡闻实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王道士所说的太清宫了。

  这话,让王道士放下了茶壶,擦了擦脸上的汗珠子:“哪那么容易啊,我这好不容易攒了一百大洋,赶紧先让人把地基和第一层寺屋给造出来,再往上建可就没钱了,我还得继续攒钱。”

  “那你再卖几卷经文不就行了。”徐侠客揶揄道。

  这话似乎是提起了王道士的伤心事:“别提了,那些洋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几年老有洋鬼子来我这儿买经卷,我说我不卖他们还生气了,我一个孤苦无依的老道士,哪能得罪他们啊。”

  “后来啊。”

  王道士走到左石窟里拿出一卷经卷,众人仔细看,就是刚才那被酱油色做旧的经卷:“我就想了个主意,我拿空经卷自己抄点经文,再用酱油做做旧,抹点沙土什么的,看起来还真的像石窟里的那些经卷,反正这些人也看不明白我们的字,发现不了我故意做旧。”

  “就这么的,我通过卖给洋人假经卷,筹了不少善款,这才能先给太清宫打地基,至于以后嘛,就继续卖经卷呗。”

  “王道长,你为啥不去求政院啊,这些东西可是民族瑰宝,你让政院拨款派人来保护瑰宝,光是一个孤苦道士瞎使劲,能筹多少钱。”

  王道士摆摆手一脸嫌弃:“你们以为我没找过啊,前几年我找过敦煌城的专员老爷,跟他们说了千佛洞的情况,他们也再三跟我保证,找省里给我拨款拨人去保护民族瑰宝,拨下来大概两千银圆,一路上吃卡拿要分赃揩油,到我手里你们猜还省多少?”

  “至少得一千大洋吧。”

  宋思媛也不是没接触过官场,民国政院的这股风气由来已久,只是,不管各层级再怎么样截留,至少也得保留一千大洋。

  “呵呵!”

  王道士伸出四个手指:“从省里到州里再到县里,到我手里就剩下四十大洋,为此,这些人还派了不少专员来指导工作,招待住宿和酒菜供应全搭进去了,我还要往里面倒贴钱呢。”

  “啊!”

  众人瞠目结舌,他们想不到西北政院已经黑暗到了这个地步,这都快吃干抹净了。

  王道士提起这一点颇为无奈,坐回茶座上蜷起腿脚:“后来啊,我也算是学乖了,这些官老爷不问我要钱就已经无量天尊了,我哪里还敢问他们要钱啊?你问这些钱老虎要钱,那不是虎口拔牙吗,还不如我自己多抄点经卷来卖。”

  岳观潮看向这王道士,为了建太清宫,估计能做的就是这些了,在筹款筹不到的情况下,通过这样的方式也无可厚非,他继续问道:“那你可得卖贵点,你这又是倒酱油又是抹醋的,一卷经文到底卖多少钱?”

  “一块大洋啊,怎么了?”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你们是觉得我卖得太贵了?”

  王道士眼神狐疑起来,一块大洋在洋人看来不是什么大事儿,对当地的百姓来说,那可是半个月的工钱。

  宋思媛思索片刻摇摇头:“倒不是太贵了,而是卖得太便宜了。”

  她刚才就好奇,为什么西北之地洋人会变多,现在来看,这些来西北的洋人多半都是因斯坦赫因的考察报告而来!

  他们的目的,就是像斯坦赫因一样,在西北考察某些古墓或者遗址,然后带着经卷回到西方,这样就可以在西方出人头地,甚至是赚得盆满钵满。

  不只是西北,这些洋人为了获得考察报告,专喜欢往无人的秘境去走,什么雪域高原、满蒙草原,甚至东南亚热带雨林,都可以见到这些洋人探险家的身影。

  对他们来说,西方的世界已经被探索得差不多了,他们想要探索更多秘境,就只能把目光转向东非、南美、东亚。

  西方人有不少人把《马可波罗游记》当作寻宝圣经,从中世纪开始,东方对他们来说就是个极为神秘的异域,满地都是黄金白银,值得他们不远万里跨越重洋来探险,这种对东方的狂热,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他们组团来西北反倒是可以理解的。

  既然西方人来淘金,必定不想无功而返,他们肯定是想往西方拿回点东西回去,这样就能利用文化差异卖大钱。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