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零九十四章:金顶浮屠_民国诡闻实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沙浆形成稳定结构,然后再装饰上汉白玉石头或者是白色石膏,呈现出白塔的质地,如果只是一人高的小型浮屠,就没有那么麻烦了,只需要找到一块巨大石头,雕刻成浮屠样式,再涂抹白石膏或者装饰汉白玉就可以。

  石头材质的东西,天然就比木构建造的东西要困难,与后世的木结构宝塔相比,拥有极为明显的缺点!

  由于塔楼的主材质为石头,天然就要比木材重很多倍,再加上雕刻石料不比雕刻木材容易,在制作塔楼的零部件时也显得困难很多,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影响塔身的稳定性、塔基的承重能力。

  为了兼顾石头塔楼的地基承载力,塔楼往往修建得不会特别高,同时也为了塔身能够更加稳定坚固,也会牺牲塔内的空间,以完全实心浇筑的塔楼来换取整个塔身稳定,免得因为塔身空心影响了坚固。

  这两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的话,建再高的塔楼,也可能在顷刻间倒下。

  为了避免石结构塔楼的

  缺点,后世的匠人将石结构塔楼改良,形成了木结构宝塔,这种木结构宝塔可以通过各种横梁、斗拱、枋木、栋柱、卯榫等木构件的组合,来加强塔身的稳定坚固,同时,利用石头地基和木结构,将塔身的承重压力全部转移到塔基,只要能保证地基稳定,就可以随意添加塔楼层数,最高可以建成百米上下的高塔。

  唐朝开元年间,将作监的匠人为唐玄宗修建的灯楼,高达三四百米,登楼远眺可以俯瞰整个长安城,若点上花灯的话,就好像是从天空中坠落人间的金宫琼楼,蔚为壮观,美不胜收。

  从这一点也可以表明,木结构的塔楼无论是在稳定性还是在可塑性上,都是优于这些石构塔楼。

  也许正是看到了石构塔楼的弊端,从南北朝时期直到唐朝中期,塔楼开始从石质朝着木质转变,二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混合出现,直到宋朝时石质塔楼才完全消失。

  此后的宝塔或者浮屠,没有了石头束缚,塔身也就变得越来越轻盈、宽大、稳定,装饰性上也多了很多选择,后世的宝塔越来越华丽精美,石塔楼逐渐被淘汰掉,消失在历史建筑中。

  若再有出现的话,那就是出现在某些寺庙的后院禅院,规格也仅仅是一人多高,不具备任何制作难度。

  话不多说,言归正传,他们走到寺庙附近观察了塔楼,也没发现有什么问题。

  岳观潮好奇问道:「刚才你看到了什么?」

  娜依的眼神奇怪起来:「刚才我看到这座塔楼顶部,在微微泛着光,就好像有什么烛火在上面被点亮,我们凑近来看,那个光芒却又消失不见了,我也在奇怪,是不是看花了眼。」

  众人看向塔顶的窗台附近,九层金顶没有任何被点亮的感觉,当下的情况也就诡异起来。

  宋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