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二十一章:采珠人_民国诡闻实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朝入关后,产自“龙兴之地”的东珠,地位随着皇室水涨船高,渐渐有盖过岭南珠的风头。

  世人皆知东珠之色若淡金,华贵奢靡!

  皇族为独占这华贵宝珠,陆续颁布禁令,禁止百姓在关外采珠,而且非皇族宗室公卿,不可佩戴东珠。

  这一纸禁令下去,东珠成了皇室、王公、勋贵的专用私有饰品,使东珠的价值变得富贵荣耀,披上更有价值的高贵色彩。

  同时,统治华夏后,处于帝国威仪的需要,前朝开始在关外设置乌拉衙门,专司采捕东珠,它与紫貂、鳇鱼、人参、蜂蜜、松子一起源源不断贡往京师。

  自古,官贵之,民趋之。

  勋贵之物一旦被民间知晓,往往引来上行下效,趋之若鹜。

  尽管前朝对盗捕东珠审查严格、惩处极烈,但,这美丽宝珠一旦的手,所获颇丰。

  因而,民间愈挫愈勇,盗捕东珠层出不穷。

  鱼伯年轻时,就是盗捕寨子的采珠户,为这些盗捕庄子下牡江采珠。

  官衙采珠,多在春秋水暖季节,用珠轩船满载采珠户沿江采捕。

  最风光时江面浩浩荡荡、千船万艘、旌旗飘扬,甚为壮观。

  民间盗采,只能偷偷摸摸,深夜下手。

  隆冬春寒时节,官衙都不愿下水,巡防守卫也最松懈。

  这时,盗珠户就会凿开冰层,钻入刺骨江水,用封了蜡的煤油灯入水寻蚌。

  这数九隆冬的天,躲在家里不烧炕尚且要冻得受不了,更何况是冰冷江水,采珠户稍有不慎,就会冻溺江水,殒命当场。

  盗珠寨子自然知道这一点!

  他们驱使的采珠人,多是不敢回原籍的奴隶逃户,若有家人,那便在采珠时胁迫他的家人,若敢逃走或怠惰采珠,家人会被丢进江中。

  如此,采珠户或是畏惧回籍,又或者需要保护家人,多会任盗采寨子拿捏而不敢反抗。

  鱼伯的老爹就是采珠户,这老汉死了后,年轻的鱼伯接替老爹的活计,子从父业。

  水火无情、江中冰冷。

  这种盗采之事一旦被官衙发现,必定剥皮萱草、枭首示众。

  鱼伯的娘深知这一点,她为让儿子脱离苦海,在鱼伯采珠时故意惹怒盗珠寨子,跳入江中溺死在鱼伯眼前。

  至亲死在自己面前,是个人都想拼命。

  可鱼伯却也知道,盗珠寨子穷凶极恶又人多势众,他奈何不得反而会误了自家性命。

  幸好,盗珠班子大多不下水,他们不如鱼伯熟悉水性。

  既然亲人都死了,鱼伯也不再受他们胁迫,带着亲娘的尸体顺流而下,从江中逃出虎口。

  寒冬时节,邻江村庄多会在江面凿冰取水,鱼伯在冻得快要死时,终于找到凿冰口,侥幸拿回一条命。

  鱼伯上岸的地方,是长白山附近的皇围村,他谎称和母亲一起凿冰取水意外掉入江中,现下母亲已溺亡,剩他水性好没被淹死。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