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九章 挖文官墙角_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就是解缙?”

  “对对对,下臣正是解缙。”

  解缙,妥妥的才子一枚。

  长相也不赖,儒雅有范,就是这副嘴脸

  此时解缙在朱允熥面前,这副表情,就好像是考公好几年突然上岸了一样。

  眼神中全是故事!

  解缙自幼聪明好学,出口成诗,过目不忘,在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才子。

  只要是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他将来一定能出人头地。

  没有意外,解缙第一次科举就中了进士。

  他的名气从家乡传到京师,连朱皇帝都知道了。

  于是朱元璋在百忙之中抽空见了他,这一举动意味着解缙受到大领导重视,未来官员亨通,前途不可限量。

  殿试后,解缙被赐同进士出身,授中书庶吉士,也就是在中书署观政的庶吉士。

  明朝后面有个规定,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南、北礼部尚书、侍郎及吏部右侍郎,非翰林不任。

  而庶吉士地位更高,相当于储相。

  历史上,解缙成了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

  刚踏入仕途的解缙,当时朝中的环境很恶劣。

  因为胡惟庸案持续了将近十来年,准确来,有些人在利用胡惟庸案大肆打击对手。

  只要把对付打成是胡惟庸的同党,就能干掉对方,抄家起步。

  有些官员白还好好的,晚上就被抓了,成了失踪人员。

  在如此腥风血雨的环境下,很多大臣畏畏缩缩,遇事低调解决,碰到麻烦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求能躲过这一劫。

  可作为官场新饶解缙没有这样做,他非但没有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而是勇敢主动出击!

  刚上班没几,解缙就向朱皇帝上书,呈上了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太平十策》。

  他详细概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治国理念,针砭时弊,批评朝廷政令屡改,杀戮太多。

  认为按照他的十策建议办,就可以取得下太平。

  很多人认为解缙不知好歹,要有麻烦,起码刚杀完一批大臣的朱皇帝不会放过他。

  出乎所有饶意料之外,朱元璋坦然接受了批评,也没为难解缙,更别杀他了。

  很多人认为这是解缙的手段,看准政治投机,然后名满下,拉足了政治资本。

  可后来才发现,解缙只是个愣头青!

  不久,解缙因为去兵部索要仆役时傲慢无礼,被兵部尚书沈溍教做人。

  从中央调到地方,改任江西道监察御史。

  第二年解缙又回来了,觐见朱皇帝后,上书《论袁泰奸黠状》。

  袁泰是都察院的二把手,身为御史,举报上司这种事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这还没完,又过段时间,朱元璋杀掉了李善长。

  解缙又开始行动了,他代自己的好友写了《论韩国公冤事状》上书朱元璋,主张为李善长平反。

  在别人看来他这是作死。

  毕竟李善长被杀,有着很深的政治背景。

  结果老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