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一章 文官的绝杀_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明最大的老六,当属朱元璋。

  他坐看武勋、文官两大集团的斗争,从未出来调解过。

  当年李善长和刘伯温斗争时,便是如此。

  无论是姓李的地主胜利,还是姓刘的地主胜利,只要保证姓朱的大地主最高地位就行了。

  今日朝局也是,形势较之以往更简单。

  现在武勋、文官两大集团的领头羊,是两个皇孙。

  他们再怎么折腾,无论谁胜谁负,最后的赢家还是他这个手握实权的皇帝。

  论党争,朱元璋再熟悉不过了!

  明明自己想杀江夏侯,非要让孙子出手。

  还装出一副很难过的样子。

  完事后,再把孙子喊到身边,语重心长地:“爷爷教你,一个合格的帝王,就得学会斩草除根!”

  朱允熥心中一喜,笑嘻嘻地道:“这么来,孙儿得到爷爷的真传了?”

  “差远了。”

  朱元璋从山似的奏章里,抽出几份:“你自己看看。”

  接过一看。

  朱允熥勃然色变。

  这几分奏章里,都是请求重修《祖训录》,重申确定立长。

  《祖训录》是《皇明祖训》的前身,洪武二年开始编纂,洪武六年成书,朱元璋为之作序,命礼部刊印成书。

  洪武九年又加修订,此后十几年没动过。

  历史上最后一次重定,是在洪武二十八年,也是那个时候,正式更名为《皇明祖训》,永不更改。

  《祖训录》不仅仅是老朱训戒后世子孙的话,也有涉及朝廷官员的。

  如规定官员﹑士﹑庶热不得枉议大臣。

  所以大臣们可以拿《祖训录》做文章。

  自从吕氏被扶正后,朱允炆也变成琳子,这就让朱允熥很被动。

  朱允炆虚长一岁,立长的话,那还玩什么的?

  文官们就是抓住这一点,疯狂上奏。

  朱元璋呵呵一笑:“不仅这几份,那一摞都是的,字里行间要求立长。”

  看来他们是急了!

  可老朱,怎么看起来很淡定的样子。

  “爷爷,怎么俺也是父王的原配嫡子......”

  朱允熥这话的时候,有点撒娇的意思了。

  朱元璋压根不吃他这套:“呦呦呦,继妃的儿子就不算嫡子了?”

  朱允熥不由一阵头大。

  实话,明朝关于继妃的儿子,尤其是扶正之前生的孩子,到底算不算嫡子,皇家压根没个准确的标准!

  因为明朝后期诸王中遇到过好几起类似情况。

  每一次的处置结果,都是不同的。

  如朱元璋的六世孙吴江王朱勋淯,他在兄弟中排行老五,他的生母本来是妾,是后来扶正为郡王妃的。

  结果老五朱勋淯继位了王位。(原王妃薨而无嗣)

  这是妥妥的按照继妃的儿子是嫡子的标准来继承的。

  但到了秦藩的永寿王家,结果又变了。

  同样是正妃汤氏并无子嗣,宫人张氏生长子朱惟燿,内助邵氏生第六子朱惟燱。

  当永寿王在世之时,庶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