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五章 大明铁嘴_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加赞赏,将其连升四级,直接提拔为正三品右副都御史。

  之后,凌汉巡视陕西时,敢于谏言,因多次上书陈述当地弊病和请求朝廷免除贫苦百姓税赋。

  朱元璋赐其四套锦衣和三百两银子,并提升他为右都御史,都察院二把手,袁泰的前任。

  短短两年多,连升六级,和詹徽有的一拼。

  但詹徽是官二代,而凌汉没有家世背景,靠献《乌鹊论》自荐成功入仕。

  但是,他和詹徽二人是一直关系不好!互不买帐!

  凌汉为人正直,清正廉明,从不攀附权贵,在官场上可谓是一支清流。

  在都察院工作期间,凌汉多次直言左都御史詹徽身上毛病,弄得詹徽在都察院属下面前灰头土脸。

  本来詹徽就因为他是北方人,看他不爽。

  现在又“不懂事”,凌汉被詹徽视为死对头。

  然而这种清官,把柄极少,詹徽虽然恨的牙根儿直痒,但又抓不住凌汉违法的把柄,只得找个理由安排自己弟隔三差五的弹劾。

  最终把凌汉撵到刑部当侍郎。

  那时候赵勉主管刑部,凌汉一来,搞的刑部的人也不好摸鱼。

  赵勉就把凌汉赶到礼部当右侍郎。

  简直欺人太甚,纯纯把老子当球踢!

  凌汉十分不爽。

  因为弹劾他的人实在太多,后来朱元璋看不下去了,出面劝凌汉回乡休息几年。

  老朱为这帮子直性子的大臣操碎了心。

  不是压着升级留有大用,就是让他们回家先避几年。

  当初解缙等人也是这个情况。

  老朱的意思大概是:针对你们的人呢,我现在得用,不能收拾他们,你们先等几年,等他们失去利用价值了,朕再用你们!

  凌汉知道这一切都是詹徽捣得鬼!

  他回答老朱:“臣愿生居京都,死葬京土!”

  哎!我就是不走!

  就在京师腻歪詹徽!

  老朱自然不管他。

  你爱去哪去哪!反正你都不在官场了,人家也不会再折腾你。

  这才两年不到,凌汉的机会来了!

  现在皇太孙有意整顿都察院,在京赋闲的凌汉得知后,立马办了复职手续,重回都察院。

  原本是正二品右都御史,复职后自然不可能官复原职。

  朱元璋重新启用凌汉,任命其为负责纠劾百官、辩明冤枉的右佥都御史(正四品)。

  他回来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怼詹徽!

  见詹徽不在都察院上班,凌汉亲自跑到了吏部,在吏部衙门大骂:

  “詹徽,伱明明长了个人样,却一点人事都不干!”

  “詹徽,袁泰的死和你有没有关系?你自己出来!”

  “你这个人!”

  嘶!

  听完凌汉的这几句话,整个吏部衙门全都是倒吸凉气的声音。

  这一波吸气,差点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

  大家都怀疑自己出现了幻听。

  好家伙!

  所有人都心好家伙!

  凌大嘴是真敢啊!

  吏部大堂,詹徽一阵无语,心这厮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啊!

  在这个节骨眼上跳出来恶心我!

  气死个人!

  最终,詹徽选择当忍者神龟。

  他一言不发。

  也不辩解。

  只要我不承认,那又怎样呢?

  你能抓到我把柄?

  当然,詹徽也没借此机会反告凌汉血口喷人,诬陷当朝尚书。

  因为他也是御史出生,知道御史有个特权,可以风闻奏事!

  风闻奏事是宋仁宗发明的。

  就是言官可以根据道听途的传闻来参奏大臣,不必拿出真凭实据,甚至也不用署名。

  奏章上写不写名字,全看自己心情。

  大多人为了名利,会写上。

  万一告中了呢?

  这不大功一件,速速升迁?

  朱元璋也喜欢风闻奏事,因为这样可以看到言官和执政大臣势如水火。

  而自己作为皇帝,在一旁偷着乐,随时掌控局面。

  所以身为大臣,最怕御史弹劾。

  人家风闻奏事,你想证明清白,还得自己找证据证明自己。

  就好像遇到个碰瓷的,自己明明没撞他,还得想办法证明自己没撞。

  这不扯淡吗?

  凌汉这波上门喷,让詹徽沉默了。

  他怕事情闹大,选择冷处理。

  凌汉的大嘴是出了名的,你越是和他吵,他越来劲。

  曾经凌汉和言官斗嘴,八个言官一起上,愣没骂过他!

  这让詹徽怎么敢上?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