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22章 中Z部领导来考察调研_官场:分手后,我转身考上省组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数年轻有干劲的机关干部,纷纷报名担任“第一书记”,以求建功立业。

  有施展才能的一方舞台,有提拔晋升的政策保障,有合理合法的额外经济收入,何乐而不为?

  很多退出一线职务但尚未办理退休手续的老同志,也都加入包村驻村大军,焕发职业生涯“第二春”。

  本来,他们很多人都是不甘心的,50多岁,正是经验和身体达到顶峰的时候。但因为干部梯队建设的政策不得不退休,年纪轻轻就过上了“提笼遛鸟”的退休生活。不仅对他们个人事业是一种“毁灭性”打击,对于党和政府的工作也是一种人才浪费。

  “第一书记”制度,无疑解决了这个问题,给这些老领导、老干部新的岗位和机会。

  一个村子虽然不大,村书记的地位也不高,但却是一级组织,是妥妥的一把手。

  而且起点很低,只要用心干,用力为,很容易出成绩。

  人都有做一番事业以获得外界好评的欲望。

  很多老干部毫无保留,把自己的经验、资源、能力扑到农村建设上,做出了突出显著成绩。

  获得了比原本工作岗位更大的成就感,给他们的职业生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还有无数大学生纷纷心甘情愿成为田间地头的村干部。

  在过去,村干部给外界的印象是“傻大粗”。

  可现在,年轻的村官却成了新的潮流。

  有好事者惊呼,这是改革开放后的新“上山下乡”。

  但这次,却是有志青年争先报名,志愿建功立业。

  在乡村中挥洒自己的青春,积累政治资源,无疑对他们的仕途之路有很大的帮助,也是人生好的开端。

  村干部拿上了工资,可以全心全意把心思放在村党务事务上,管理服务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

  农村党员发展得快了,农村青年的入党积极性高了,有的压根就不出去打工了,而是在服务家乡中寻找机会,当乡村能人、致富带头人。

  农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一个个惠民项目落地,三通一平是最基本的,还有道路硬化、村容整治、家电下乡

  还有孤寡老人、病重老人,有相关的政策、额外的补贴,让他们更加充分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公平正义。

  在相关制度保障、资金保障以及上下干部齐心协力努力下,西州市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了“开门红”,成绩卓著,美名远播。

  梁江涛最会造势,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求是杂志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汉西日报、汉西电视台等一系列中Y媒体和地方主流媒体来西州采访报道,形成一波波新闻报道“轰炸”,进一步形成了庞大的舆论宣传声势。

  一时间,各地各单位纷纷到西州考察学习。

  不只是汉西省,好多外省地市以及央企、国企、事业单位都来了。

  至少都是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