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三十三章 大讨论_官场:分手后,我转身考上省组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着其他领导的质疑,李晏清毫不奇怪。

  这些都在他意料之中。

  这个战略,是他跟梁江涛反复讨论后制定的,关乎华夏未来三十年的经济国运。

  按照现在的局势和走向,华夏富起来只是时间的问题。

  根据梁江涛的预测,华夏在二十年内就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先后超过英法德日,成为世界第二。

  这是由华夏的体量决定的。

  一个十四亿人口的大国,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全力搞建设,将产生极大的动能!

  但要真正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成为经济强国,却要难得多!

  只有通过科学技术拾级而上,别无他法!

  而高新技术,是重中之重,半导体产业,更是皇冠上的明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当前这个时期,必须要总体规划,妥善推进,早日形成规模。

  但是,这跟很多人的直觉就会产生冲突!

  半导体产业投入大、周期长、前景不明。

  关键现在只要花钱,就能买到高质量的芯片,何乐而不为?

  为什么要舍近求远,舍易求难?

  去自己造!

  经济增长的道路千千万万,为什么要选择最难的一条?!

  当然,也有人支持发展半导体产业,除了李晏清的基本盘,主要是秘书长苏国成。

  苏国成是真心拥护这项规划,他之前是微电子方面的专家,后来在华夏电科一直干到副总经理,之后调任国家计委。

  他的想法很明确:半导体产业是未来信息时代绕不开的一个课题,这门课早晚要补,晚补不如早补。

  李晏清眼看争执不下,还是采用往后推的办法,在党组会上说:“既然大家有争议,那就暂时搁置,充分研究,我想不只是高技术司的同志,其他司局的同志也可提出意见,高技术司充分吸收接见,最后再修改方案上会讨论!”

  党组会结束后,这个消息堪称爆炸,纷纷吸引了很多有志向的年轻干部参与此事。

  李晏清部长的意见很明确,谁都可以发言,大好的机会怎么能不把握?

  这不仅是工作,可能领导也存了发现人才的念头。

  一旦提出真知灼见,被领导赏识,立刻就能迈入仕途发展的快车道。

  很多年轻干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其中,办公厅委主任办公室的焦兰最为积极。

  她本来就是京大出身,自视甚高,又在宏观经济研究所当过助理研究员,听到大力发展半导体的政策,有一肚子话要说。

  为此,她还找了在京大当老师的一名学长帮忙。

  这名学长目前是京大经济学副教授,年轻有为,发表了很多篇有分量的论文。

  最重要的是,一直钟情于她,可焦兰一直想找一个部委里的青年才俊,一直没有给他机会。

  学长一看机会来了,使尽浑身解数,帮助焦兰把这篇文章完成,企图以此获得佳人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