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五十一章 摩拳擦掌_官场:分手后,我转身考上省组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县的副县长来市委组织部干部二科,涉及到他个人的档案问题。

  他在下面当惯了领导,以为不过是一个科长,没必要太小心应付,态度有些蛮横。

  干部科长当即给他扣了一个大帽子,然后当着他的面给他县委书记打电话,让县委书记把人领回去。

  书记来了,把副县长好一顿臭骂,说他真是烂泥扶不上墙,要撒野不看看这里是什么地方,这里是市委组织部!

  那个副县长悔恨万分、做小伏低地道歉,才没有让事态扩大。

  发改委的能源基建科长、交通局的公路科长、建委的建设科长、土地局的规划科长,这些都大权在握,给人办一件事可能就是大几十万、上百万,走到哪里都前呼后拥,县市区、老板们纷纷巴结,那才是当官的感觉。

  可市委宣传部的科长们呢?

  理论科,恐怕他自己都没啥理论水平,说得严重一点,可能连理论是什么都说不清。

  新闻科,也就是这个科室有点儿作用,但是个求人的活儿,一旦有了什么负面新闻,到处求爷爷告奶奶,还不一定有什么效果。

  成绩不多,挨骂不少。

  文艺科,也就是管管市里那些老书法家,所谓书法家,也只是自我欣赏而已。

  宣传科,市里树的典型恐怕很少有人关注。

  在市场经济时代,宣传工作难做啊。

  往往都浮在面上,很难深入进去。

  入耳入眼容易,但如何入脑入心,是个系统性问题。

  手中没有权力、没有项目,再加上没有成绩,这些科长们心气都低了。

  往往都是熬日子,等资历老了,去文联、作协弄个副县级,也就心满意足了,在本部门提拔的机会都不多。

  市委宣传部的这些副部长,大多数是强势的外单位塞进来的。

  目前这几个,有市委办公室的、市委组织部的,竟然还有财政局的。

  政府部门往党委部门塞干部,这不是搞反了吗?

  但事实就是如此,如今是权力中心主义,谁实权大,谁能给别人带来利益,最好是经济利益,谁就嗓门大、强势。

  再一个,之前的市委宣传部部长领导年纪都不小了,也都不懂宣传业务,都是副市长转任,一般干个几年就去了人大政协,自身没有什么发展的动力,所以抓工作不起劲。

  这一点也能看出,上面的省委宣传部也弱势。

  像省委组织部,经常派自己的处长到地市,解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这样既解决了自己的干部,增强了权威,又能把精兵强将派到地方做工作,提升了整个系统的专业性和统一性,也增强了干部的认同感和向心力,整个系统就盘活了。

  宣传部就比不了了,尤其市以下的,暮气沉沉的,没有什么朝气。

  但是新部长不一样。

  因为他年轻啊!

  这么年轻,以后肯定能走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岗位,大家都看得很清楚。

  一旦有那一天,他们这些人,就成了旧部,有机会到重要岗位上。

  因为领导都要用熟悉的人、信任的人。

  以前有个名人说过,我不任人唯亲,难道任人唯疏吗?

  他们都感觉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会后,他们抓紧制定本部门的工作改进方案,争取尽快报给部长看。

  梁江涛明显察觉到了不同人的态度变化,他知道,必须拿出点实际动作,让大家进一步感受一下压力和动力。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