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2章 汉阳大乱_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焦竑点头道:“建阳的《训诂学方法论》该是准备出版了吧?此书虽然是讲的小学,但是内容与考古也有千丝万缕之联系,我可以为建阳写一篇序,就用你的办法。我将历史上历朝历代史官的作为以及此作为的原因猜测写做一篇,篇名就叫做《考古摘原笔录》,附在你的新书上如何?”

  “先生可要说定了!”王文龙高兴说道。

  焦竑是这时最有名的史学家,这篇序大概也是明朝人第一次做相关方向的研究,如果此文出现在自己的新书之中,连书带叙文多半都能一起青史留名了。

  因为之前国子监经场印刷的《文字断代学讲义》只是小规模发售,王文龙这次出书就打算把《训诂学方法论》和《文字断代学讲义》放在一起,还要再加入一些考据学的研究内容,打算彻底把考据学派的开山祖师位置给坐稳。

  焦竑在路上也开始写考古史方面的那篇序。

  要写的内容不少,路上时间只有小半个月,原本两人觉得写作时间不够,多半回到南京之后,还要再忙碌一阵,才能把稿子写出来,但是刚到开封情况就生变了,因为河道封了,准确来说是黄河决堤,整条漕运路线全堵了。

  如果说前两年大明的天气主轴是旱,那么万历三十二年却是倒转了过来,这一年的雨水特别多,多到了成灾的程度。

  从六月末开始,首先是京城的昌平发生大水,大水直接把京城外的明皇陵给冲了,长陵、泰陵、康陵、昭陵的排水设施全部被冲坏,陵墓之中多半也已经积水,之后大水又孕育出虫灾,把黄陵附近的树木全部吃光。

  到了七月水灾更厉害,京师的正阳门、崇文门附近城墙塌陷七十余丈,大量居民受水灾,大水一直绵延到永平府,连城北显贵居住的区域都出现内涝。

  也就是紫禁城排水设施修的比较好,要不然万历皇帝也得趟着水去上班。

  大水在南方也同样肆虐。

  泇河的疏浚攻城加班加点,居然在秋季之前结束,河道总督侍郎曹时聘功劳显著,但他刚刚受了万历皇帝的夸奖,工程刚完工却就遭遇天灾。

  黄河就在苏家庄决口,先淹没了丰县、沛县,之后黄河水无处疏导,于是又倒灌回去奔流向山东济宁一带。

  给事中马上就对泇河工程展开攻击:李化龙说开凿泇河可以解决黄河水运问题,今年把治黄河的钱全拿去开凿泇河了,结果黄河就决堤,这事情李化龙得负责。

  这真是为了骂而骂,今年整个大明都雨水过多,从南直隶到京城哪哪儿都在受灾,在这种雨量之下哪怕今年没有开凿泇河,黄河多半也得决堤。其实开凿泇河好歹还在黄河决堤之后保存了一条漕粮运输的通道,而且还替黄河承担了一部分分流的责任。

  要不然这次黄河决堤大水淹的就不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