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1章 无名英雄_第一卿色太监了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顺利利,百姓们也都一早知道,他一定会回来。

  这是属于他的声望,而非从前那样,属于寿王的声望。

  “对啊,你要感谢我。”许澄宁仰头道,“其实我也想给自己做名声,但如果用的是我自己的名义,做不到一呼百应。”

  她手上有那么点人手,根本不够给自己造势,所以选了最省心省力的方法,说她是奉寿王世子之命,这样才有更多的百姓愿意去相信她。

  一半是为了大局,一半是为了他。

  秦弗明白这个,才觉心堵。路上百姓们会感谢他,感谢关鸿父子,但就是没人会感谢她。

  她在他怀里,还是潇洒自在、怡然自乐的样子,但她的豁达与穷开心,都不是她可以被遗忘与忽略的理由。

  她值得更好的。

  “我不会让你做无名英雄的。”

  他在心里默默道。

  几天后,随着秦弗铁骑的四处征战,形势大好,西陵亡国的消息也传开,并且得到了证实。

  民间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又开始热烈地讨论起一个问题:

  弗殿下是怎么回来的?

  他去西陵的时候,只有一支送亲队,不足千人,究竟哪来的兵马,哪来的财力,能覆灭一国,强势回归呢?

  有人说,其实弗殿下早就回来了,只是韬光养晦,各处招兵买马,伺机报仇雪恨。

  有人说,弗殿下有自己的私兵,得知他出事,大军无法越境,是挖地道遁逃出去的。

  还有人神神叨叨,说弗殿下是上天派来拯救大魏的,他手上有上天赐予的天兵天将。

  众说纷纭,一种比一种玄乎,正当大家讨论激烈,舆论快要将其中一种说法定为正确答案的时候,一篇文章横空出世。

  全篇洋洋洒洒,由浅入深、由内而外、由粗到细地讲了如何应对内忧外患,其中一点,提到了与赤葭国粮医交换的策略令天下人大开眼界。

  有熟悉的人惊道:“这……这不是壬辰年进士科的殿试试题吗?这文章锦心绣口,大气恢弘,别具一格,实在惊艳至极……是出自哪位才子之手?”

  一看落款的名字:

  许澄宁。

  “这是许澄宁的文章?竟是许澄宁的文章?”

  “哪个许澄宁?那个吗?”

  “这、这文章,怎么可能出自于一女子之手!”

  不管信不信,文人对于好文章天生无法抵抗,他们拿着许澄宁的文作反复诵读,互相传抄,短短几天,江南竟“洛阳纸贵”,大街小巷各处都在研读探讨许澄宁的文章。

  这个时候,又有一些东西流传开来。

  一道是出自秦弗之手的奏折,提到招安西南流匪,将其置于赤葭驻军,以西南民税养之,同时派有“珠玑公子”之称的京城大才子余泊晖到赤葭,着手促成粮医交换的国策。另提议,为解决江南田地集中在士族豪绅手中的弊病,以田亩代金银以捐官。

  还有一则是嘉康三十九年,秦弗的札记:

  “……昔觉今科状元许澄宁年岁颇轻,貌类小儿,观之不甚可靠,然惊才之作既出自他手,必有过人之处,今日听她所言西南流匪、江南田亩之事,巧思新奇,妙不可言,盖人不可貌相也,许澄宁确为稀世人才……”

  真相竟是这样!

  江南捐官是许澄宁提议的,与赤葭交易是许澄宁的提议的,流匪招安是许澄宁提议的!

  西南流匪头子是谁?

  张乘!

  弗殿下手下有一员猛将姓甚名谁?

  张乘!

  弗殿下是因为许澄宁的提议才有了绝处逢生的机会,是因为许澄宁的提议才能力挽狂澜,回来救他们!

  这些文字前后联系起来,傻子也都能明白了。

  当初殿试文章不张贴根本不是因为许澄宁的状元之位来得有猫腻,而是因为她的文章被皇帝采纳了!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

  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

  阅读最新章节。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