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63章 再次实验麦芽糖_长夏江村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更醇厚,玉米带清香,而红薯稍微带一点苦涩。

  冯时夏因家乡以前都是习惯用糯米制的,所以她自己下意识更偏好糯米的。不过她觉得这种偏差有可能是心理作用,而且红薯麦芽糖那份应该是最后熬制的时候没来得及搅拌好有点糊味在里头才会尝出苦来的。

  因为从化学本质来说它们就是同一种产物,不应该有太大的差别。

  综合来说,虽然用大米和糯米的出糖率高,但玉米和红薯的成本低。其实最后制糖的成本相差也不大,或者说按她自己实验的结果来说,反而是用碎米更划算。

  这跟她预想的结果其实偏差还挺大的,本来以为用其他粮食可能会更节约成本,可是没想到出糖率会差这么大。

  但这是从购买原材料的前提出发的结论,但如果是自己种呢?结果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首先玉米和红薯的亩产比水稻高,种子的成本和劳力成本可能相差不大,但产量大的成本就低廉得多,其次玉米和红薯作为非主粮来说,用于制糖就更节约家庭开支。

  其实她在这里也没买过红薯,不知红薯到底什么价,如果红薯低于铜币一斤,那么就算按第一种比较法,用红薯制糖也是成本会更低的。

  她算了算,自己购买原材料的制糖成本,如果用糯米,一斤糖成本约铜币,用碎米约铜币,用玉米约11铜币。如果红薯是1铜币一斤,那么成本约铜币。

  玉米的话虽然目前看来不怎么划算,但是用它熬的糖颜色最好看呐,等以后如果自己这批玉米成熟了,说不定也能用它。

  毕竟农户的出售价和粮店的售出价不是一回事。

  不,或者说自己现在也不是专卖麦芽糖的,按自己目前麦芽糖的消耗量,一个月大概要20来斤。就算每斤成本有2个铜币的差,总也不过一个银币左右,还是在她的接受范围内。

  她觉得自己或许用不上为这个太过纠结,到时候屋里有什么原料方便就用什么便是,如果玉米和红薯有多,就还是用它们来做,毕竟这些平日里真的吃不了太多,大米他们可是天天要吃的。

  又或者可以选其中两种或三种粮食搭配着用,比如用大米和少量玉米一块跟麦芽发酵,这样既解决色泽问题又能调和成本问题,她简直为自己的机智点赞。

  唉,只是自己折腾了这么久,到底跟市价没有拉开太大的差距。

  有时候她也在想,外面买都只要10-12铜币一斤,她非要自己花这么多时间做,以前是为了省些来回运送的力气,现在几乎每次都有“班车”来回,又是图什么呢?

  “夏夏,我们做的糖糖好好吃哦~”

  小家伙扯扯她的袖子,一张笑脸幸福得不行。是见她久久沉思忍耐不住,已经偷偷拿了筷子跟着挑了一点尝了。

  是啊,为什么呢?

  还不是为了这一口味道吗?

  自己做的终究放心一点,真材实料,健康卫生。外边大批量生产的总归没有自己做这么细致讲究吧,原材料有没有坏掉或者发霉不知道,加工过程是个什么样的环境也不知道,味道也只一般般,远没有自己做的来得香醇清甜。

  不想它了。

  以后能自己做就还是尽量自己做,真没空再另外从外面买。

  她希望不管原材料如何,这个时代的人们做食品加工不会太邋遢。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