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八十一章 缘分啊_重启激荡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相比于国企的办公室主任,远景集团北京办事处主任工资高得吓人,光月薪就800多块钱。

  工资高也就罢了,还很清闲,每天朝九晚五,准时上下班,上班期间其实也没什么事情,偶尔接接电话,投送招聘广告,接收求职简历,两个来月,肚子都大了一圈。

  今天上午又收到两份简历,其中一份简历来头不小,何少华看了一遍又一遍,满心欢喜。

  就在这时,传来一阵敲门声,何少华以为又是求职者来投简历了,连忙起身去开门。

  看到傅松站在门口,何少华惊讶道:“傅总,您怎么来了?”

  傅松笑着道:“老何,我过来串串门,不欢迎?”

  “欢迎,怎么不欢迎!”何少华连忙把他让进来,给他端了杯茶,“傅总,您有什么吩咐打个电话就成。”

  “我上午去了趟社科院,顺路过来瞅瞅。”傅松打量着简陋的办公室,微微皱眉,道:“老何,怎么不找个好点的地方?”

  何少华苦笑道:“傅总,不是不想租好一点的,而是找不到,准确的说,是根本没有。我筹备办事处的时候,韩总交代我找个漂亮的写字楼,我那时都不知道写字楼是什么东西。想租酒店套房吧,又太贵,真的不划算。”

  傅松听他自曝其丑,不禁哑然失笑,这事儿还真不能怪何少华。

  整个80年代中前期,内地商务办公楼的概念基本为零,因为内地市场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专业写字楼需求,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如需在外地设办事机构,也只能租用高级酒店套房。

  直到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外来投资企业和本土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知识化、全球化、信息化的渗透,使产业集群效应越来越明显。于是,受原材料影响较小的第三产业向客户与信息集散地集中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从而引发了写字楼的兴起。

  写字楼市场出现井喷后,带动了一系列概念和产业,甲级写字楼、5a写字楼、商住楼、soho、loft、moho、moffice等等房地产概念,以及像分众传媒这样的楼宇电梯广告公司。

  说句不好听的,分众传媒这样的广告公司,在八十年代根本就没有生存的土壤,一丝一毫都没有。

  “老何,你是本地人,知不知道哪里在新建写字楼?如果有的话,办事处可以提前预定一套。”傅松觉得筒子楼太掉价,包酒店套房的话性价比太低。

  何少华道:“我还真不清楚,我这两天打听一下。对了,傅总,我这边收到了不少简历,您要不要看看?”

  傅松一看确实不少,问:“有没有比较不错的?”

  何少华道:“有,就在您来之前刚收到一份,囔,就这个,清华经管系的女硕士,今年刚毕业。”

  “沈红?”傅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