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41章 乱投3_唐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服感,而基本蜕变成一支,初步用自身勉强自洽的理论体系、信念目标所支撑和维系起来,姑且可以指哪打哪的新式军队雏形了。

  因此,在早晚宣读和贯彻的简明道理、口号当中,也适时给加上了“保护黎庶,不为虏犯”的例行内容。

  其中还有一个较大的收获,就是在当地收编而来四散于安南各地的屯田军户和戍卒,亦有两三千人。虽然普遍有些年纪偏大而不乏家室拖累,但是百战老兵的经验和技艺却是不差多少的。

  事实上这些来自北方的长征健儿,镇南戍卒,只要能够听过最初的适应期,在当地可以说都是战力爆表的存在,经常可以少击多的吊打当地数倍于自己的土蛮势力;而在周边地方具有广泛的威慑力。

  就像是当初驻防林西原的六千戍兵,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压制七源洞(经越南凉山附近)在内的数个强大部落,而令其世代不敢有所异心和举动。

  再加上他们其实已经没有明确的归属和建制,各自背景来历也比较杂乱,难以形成可以抱团的乡党之流;很适合作为扩军之后的地方守备力量,或又是预备役体制当中的中坚和骨干。

  因此,其中有不少人愿意放弃那些已经没有多少价值的军寨、戍垒,而携家带口迁移到义军控制下的安南沿海,甚至是更远一些的岭东之地去安家,以获得相应田庄中的安置宅地。当然了,对于他们的后续教育和改造输灌,也是不可以松懈的。

  自然而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不是没有遇到波折和反复的事情;或者说在逐渐远离了交州生消息和变动,所能影响到的范围之后,总有不信邪而螳臂当车的势力,想要借机称量一下义军的分量,来达成自身的野望和欲求。

  比如在南方的环州就遇到比较坚决的地方势力抵抗。在占据了环州州城而自我感觉良好的数十家大户士绅合力之下,那些被煽动起来的当地土团和乡兵,甚至把派去作为信使的一个小豪强兼族长的脑袋砍了丢下城来。

  然后就再没有什么好说,直接在大排掩护和弩阵齐射之下,拿车载的石锥撞锤轰开城门。以同仇敌忾的附从军马为先头杀进城中去,就此展开一番清洗和整肃;

  最后,除了大多数被刻意放过的贫户和未能参与守城的平民之外,一时之间各种被砍下的人头堆满了城门外。另有两千多丁壮被押走而配军中劳役,至少十年到二十年以为效赎。

  然后,就像是一下子突破了某种人心上的临界点一般;或又是让人意识到,义军在日常令行禁止的纪律森严和于民亲善之外,也有对待敌手残酷狠绝斩草除根的另一面;

  于是地方上因为战乱产生的些许自立倾向和顽固拒守的念头,也在一时间烟消云散,就剩下各种壶浆箪食喜迎义师的一

  请收藏:https://m.xmk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